《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近日发布实施
洋奶粉近期再次卷入“质量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处获悉,进口奶粉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产品,,该办法将对现行管理要求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特别是部分海外进行贴牌生产的洋奶粉经营者,注重市场而忽视了品质把控,导致一些进口奶粉不符合国家标准。
问题
不合格产品密集检出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显示,从新西兰和新加坡进口的两款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出不合格。另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以来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3/4为婴幼儿奶粉。
作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位官员透露,目前《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已经制定完成,并完成了对WTO的通报程序,将于近日发布实施。
上述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说,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对于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国家才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对于出口商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要建立进口奶粉的安全追溯体系,对于企业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都要标明。比如日本对于奶粉中的碘和锌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就会不足。
监管
贴牌生产标准执行不严
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介绍说,进口奶粉的质检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据了解,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标准中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而标准执行不严,与目前大量洋奶粉贴牌生产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中国从事乳制品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有数百家,不少贸易商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并不在国外销售,这种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宋亮说,生产国和中国的标准不一样,贴牌生产如果没有吃透中国的标准,在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会出现差异。
影响
洋奶粉市场面临洗牌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美素等国际品牌以及在国外贴牌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光明、贝因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找寻奶源,打出“进口牌”。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显示,连续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不足,并由此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再加上洋品牌加快进军我国乳制品市场步伐,国内乳制品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未来洋奶粉的市场格局,宋亮认为,高利润率吸引着很多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良莠不齐,未来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的伊利和贝因美等在内的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很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
据新华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