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16:52 《消费者报道》

  原标题:哪款智能空调真智能,真实用?——6品牌智能变频空调测评报告

  金秋已到,但各大空调厂商已经打响2017冷冻年的“揭幕战”。

  在“打造智能家居”的趋势下,空调智能概念被迅速引爆。但国家标准缺失、企业自身定位模糊一直是空调智能化发展的瓶颈。消费者选购时的主观体验也十分有限,更多还是将信任“押”在知名品牌身上。

  什么样的空调才能称得上真智能?智能项目又是如何击中用户痛点?相信这是每位消费者心中的疑问。

  2016年7月,《消费者报道》在一家知名线下家电卖场选购了海尔、格力、美的、志高、松下及大金等6品牌变频空调,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就耗电量、制冷表现及智能体验三个大项目进行对比测试。

  变频空调在哪种情况下才能真正省电?房间温度不均匀是导致体质变差的元凶吗?智能操作实际又能为你省多少心?测评报告将为你一一揭晓。

  ——专题执笔 本刊记者/ 张德荣

  结果显示,空调设定在23℃时,6款空调8小时耗电量相差较大。其中

  表现较好的大金和志高均在两度电以内。

  测试报告一:大金空调8小时耗电量少,比松下省1度多电

  本刊记者/张德荣

  2016年6月,《消费者报道》发起一项关于空调购买意向的问卷调查,在548名受访者中,71.35%的人表示更注重空调是否省电,而将近九成受访者表示选购时会参考能效等级。(如下图)

  那么,市面上同属1级能效的变频空调在省电效果上又会有多大差异呢?

  今年7月,本刊将海尔、格力、美的、志高、松下及大金等6品牌的大1匹、1级能效变频空调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分别测试它们正常工作1小时、8小时的耗电量。

  结果显示,空调设定在23℃时,6款空调8小时耗电量相差较大。其中

  表现较好的大金和志高均在两度电以内。

  测试工程师指出,如果工作在不恰当条件下,变频空调将无法“切换”至低功率运行状态,有可能比定频空调更耗电。

资料图

  大金、志高一晚耗电均在两度以内

  按照中央气象局定义,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日子为高温日。另外根据国家标准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要求:温带气候销售的空调产品进行额定制冷工况测试的室外初始温度为35℃。

  因此,本刊此次测试将室外初始温度设置为35℃。由于室内外温差受建筑材料、房间朝向等因素影响,故将室内初始温度设置为30℃。

  测试开始前,实验员利用热平衡室模拟出一个室外35℃/室内30℃的测试环境(待其达到温度要求后,关闭热平衡室的工况控制系统)。另外在热平衡室里布置两个60W的热负载,来模拟两个成年人的身体发热量,然后让受测空调开始工作(遥控器温度设置为23℃,模式为额定模式)。(如图1)

资料图

  结果显示,6款空调在第1个小时里,整体耗电量爬升得比较快,而温度稳定后直到整个测试结束,耗电量均保持稳定增长。测试工程师向本刊记者解释:“对于变频空调,从初始温度下降到目标温度,压缩机都是以最大功率来运行的,到达目标温度后一般以较低功率来维持温度的稳定。”

  虽然6款空调均属1级能效,但在8小时耗电上,只有大金和志高在2度电以内,与耗电量较高的美的、松下相差近1度电。假设用户一年需要空调制冷3个月,每天8小时,以0.66元/度的电费计算,1度电/天的差距能节省近60元。(如图2)

资料图

  测试结果显示,耗电量最高的格力将近5.5度电,与其它品牌相差甚远。

  变频空调的电参数曲线一般为“凹凸型”。但根据测试报告,格力样机的工作曲线显示其在8小时内并未以“变频”方式工作,与其它5款样机有明显区别。(如图3)

  6品牌空调电参数工作曲线(图3)

  

大金-电参数曲线大金-电参数曲线
志高-电参数曲线志高-电参数曲线

  

海尔-电参数曲线海尔-电参数曲线
美的-电参数曲线美的-电参数曲线

  

松下-电参数曲线松下-电参数曲线
格力-电参数曲线(注:并未呈现“凹凸型”)格力-电参数曲线(注:并未呈现“凹凸型”)

  针对这一情况,测试工程师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说明:“室外温度监控显示,格力室外机的工作温度达到50℃,比其它样机(约40℃)要高。这意味着室内的热量被较快地转移到室外侧,加上室外温度没有被恒定,室外的热量积累可能导致室外机的工作频率无法下降。”

  考虑到格力样机在测试中不符合变频空调的正常工作原理,故本次不将格力“8小时耗电量”列入总评分。

  部分消费者会误认为,买了变频空调在省电上就一劳永逸了。本次测试工程师向消费者发出忠告:“变频空调省电的关键是到达预设温度后,压缩机以较低功率运行。如果消费者使用时频繁进出房间或不注意房间的保温(关好门窗等),使得房间温度与预设温度有差距,会令压缩机一直以较高功率运行,从而造成耗电量的增加。”

  他补充道:“如果空调的制冷面积无法应付房间实际要求,同样会迫使压缩机以较高功率运行。一般来讲,变频空调满载运行的耗电量比定频空调还要高。”

  在空调选购上,本刊建议消费者不能仅仅参考“空调-房间面积匹配表”,因为这忽略了空间体积,即房间高度的影响;同时我们要综合考虑楼层、房间朝向等外部因素,切勿因为省钱选购不符合房间体积的空调,否则“以小(匹数空调)带大(体积房间)”将得不偿失。

  牺牲舒适性的省电都是“耍流氓”

  2016年1月,美的与格力在微博上的互撕事件彻底炸开了空调行业的锅,同时也引来不少消费者质疑:“一晚低至1度电”、“1赫兹变频”到底是实用创新还是宣传噱头?

  本刊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美的“一晚1度电”的大致测试工况为室内27℃/室外30℃。

  不过,测试工程师指出:“测试环境(热平衡室)的保温性能较好,而空调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墙体保温性能、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测试数据可作为对比参考,但不宜完全套用于现实。

  除了美的的ECO模式外,其它品牌也有各自的省电运行模式。面对本刊记者对这些模式实际省电效果的提问,苏宁线下卖场的海尔销售员表示:“假如空调设定在26℃,开启省电模式后,房间温度可能会稳定在28℃左右。”

  那么,市面上的省电模式是否意味着要以牺牲舒适性为代价呢?

  在国家标准中,家用变频空调的性能主要受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及GB 21455-201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两个标准规范。但这两个标准只对制冷效率、能效比等能耗指标作出规定,而未对空调的制冷舒适性作出明确要求。

  一名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向《消费者报道》记者提到:“国家标准对于电器的能耗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记者佐证发现,变频空调、洗衣机的能效等级均在2013年被更新。

  他补充道:“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注重经济性,就算关注性能也大多倾向于空调的制冷速度,而忽略了空调的制冷舒适性。”

  针对“1赫兹变频”概念,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电气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姜华指出:“空调工作在超低频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以8小时测试为例,实际处于超低频工作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15分钟。另外空调压缩机长期工作在超低频状态下,是会降低其使用寿命的。”

  对此,测试工程师也表示:“厂商在空调出厂时会按照需要预设好空调的工作频率范围。但在1赫兹工作频率下,压缩机会运转得很慢,基本没起到制冷效果。”

  从根本上讲,过多注重省电,脱离实际使用效果以及舒适性的技术创新其实都是在“耍流氓”。

  伴随空调的智能发展,“睡眠曲线定制”能为用户钱包节省不少。它能让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预设空调不同时间段的运行温度。假如用户想在深睡眠到清醒时段调高空调温度,那么他睡前可在APP上预设,一来避免打断自己的睡眠过程,二来节省电费,更重要的是满足了舒适性的个性化定制。

  本次测试的6款空调中,4个国产品牌的互联APP上均搭载该项功能,其中美的和格力精确至1小时;海尔为半小时;志高精确至每分钟,同时还能定制风速及摆风。

  空调设定在23℃时,6款样机中,只有大金的房间温差能保持在2℃以内。另外,松下、格力、美的的房间平均温度均低于21.5℃,最低温度甚至录得低于19℃,与房间预设温度相距甚远。

  测评报告二:松下、格力、美的制冷舒适性较差,一分钟速冷是噱头

  本刊记者/张德荣

  除了“省电”这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特点外,变频空调的优势还在于能避免房间内出现较大温差。

  2016年6月,《消费者报道》进行了一项关于空调日常使用的问卷调查,在548名受访者中,有215人表示曾经遇到“房间温度不均匀或时冷时热”的困扰。

  为了帮助消费者找出市面上控温精度高的产品,本刊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市面上热销的6品牌大1匹、1级能效变频空调,分别测试其制冷舒适性及制冷速度。

  结果显示,空调设定在23℃时,6款样机中,只有大金的房间温差能保持在2℃以内。另外,松下、格力、美的的房间平均温度均低于21.5℃,最低温度甚至录得低于19℃,与房间预设温度相距甚远。

  多款空调致房间温差超过2℃

  变频空调的工作原理是从“省电”出发,通过改变压缩机的转速以维持房间的设定温度。区别于定频空调频繁开关压缩机,变频空调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室内温差更小,带给用户的舒适感知也较好。

  考虑到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涉及“制冷舒适性”的测试细则。《消费者报道》决定从用户实际体验出发,并综合测试工程师的意见,将空调在工作过程(30min至8h)内的房间温差及平均温度作为衡量制冷舒适性的两个指标。最后综合评分显示,大金最佳,松下垫底。(如图4)

资料图资料图

  在本次温度考察中,为了最大程度模拟消费者的温度感知情况,实验员以空调的中心与地面的垂直平面为对称平面,布置了9个测温点。(如图5)

资料图资料图

  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规定,空调在正常使用下,当设定温度在18至30℃之间的某一温度时,其允许的温度调节范围在±2℃之间。

  本次检测的6款空调的设定温度均为23℃。也就是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房间温度可以在21℃至25℃之间变化。

  从9个测温点的数据来看,大金和海尔的温度变化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而松下、格力、美的的个别测温点的最低温度甚至录得低于19℃。(如图6)

资料图资料图

  测试工程师指出:“这一推荐性标准的限值要求相对笼统,并没有规定温度的测量方式以及其它测试细节。”

  但考虑到本次测试数据是在保温性能较好的热平衡室录得,且测试过程禁止所有人员出入。理论上,录得的温差值会比消费者日常使用时低。

  即便在这个相对理想的环境下,我们发现只有大金各测温点的温差能全部保持在2℃以内,而其它品牌的温差普遍在2.5℃至3℃左右,其中美的样机在 测温点录得的温差达4.2℃。

  温差过大,最直观的感受是“时冷时热”。但除了影响舒适性外,温差过大也有机会导致用户感冒(冷的时候盖被子,热的时候掀开被子)。

  为何有用户抱怨房间温度不均匀,不同的位置冷热感不一样呢?

  测试工程师向本刊记者解释:“因为冷空气下沉,所以制冷房间的下部温度会比上部低,所以建议使用上下铺床的房间(如学生宿舍等)可将导风板设置为与地面水平,这样可以加强冷空气的流动,减缓房间上下冷热不均的情况。另外,空调的风机一般位于空调挂机的右半部,这可能导致左边的出风量相对右边高,消费者可将左右导风板稍微向右调节。”

  从平均温度上看,大金表现理想,各测温点的平均温度接近预设温度23℃;而松下、格力表现稍逊,均在21℃以下。(如图7)

资料图资料图

  预设23℃,实际在20℃左右波动?消费者该庆幸空调的制冷能力优秀还是要哀叹空调的“自作主张”?

  测试工程师指出:“这可能与回风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有关,它没有及时根据房间温度调整制冷运行状态。也可能与厂商的设计有关,比如空调低于某个温度就降频运行,高于某个温度就升频运行。

  “一分钟速冷”仍是梦

  据本刊的问卷调查显示,59.49%的受访者指出选购空调时看重其制冷能力。夏日炎炎,“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成了大家的真实写照。消费者最盼望的是自家空调能快速带给他们一个清凉的环境。

  为了测试出6款空调的制冷速度,实验员记录空调运行1分钟、5分钟、10分钟下,9个测温点的平均温度。

  结果显示,在制冷舒适性表现较好的大金,在制冷速度上欠佳,运行10分钟后的房间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超过2℃,而其余5款均下降到23℃附近。(如图8)

资料图资料图

  另外,6款空调工作1分钟后的房间温度只比原来室温的30℃降低了不足2℃,而工作5分钟后的温度依旧与预设温度23℃存在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面上部分厂商宣传的“60秒速冷”、“1分钟速冷”的制冷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4个国产品牌均有配套使用的手机APP,用户可通过该APP远程遥控空调的运行状态。这样一来,消费者到家之前即可预先开启空调,避免了制冷需时较长的尴尬。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消费者在传统观念上会比较注重空调的制冷速度,但随着智能控制的引入,空调的操控将变得更加灵活,未来空调的发展将更多落在制冷舒适性这个用户体验上,这也对企业自身的产品设计有更高的要求。”

  某空调厂家研发部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在产品开发阶段的控温及舒适性测试中,研究员会在环境实验室中布置上百个测温点来综合考察。”

  结果显示,志高、海尔的智能表现更显优势。其中,志高空调在联网下,总部的大数据云平台能实时监测空调的运行状态;海尔空调能够一键实现内部自清洁。

  测试报告三:志高、海尔智能指数较高

  本刊记者/张德荣

  在“打造物联网”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成为了空调行业当下的热词。《消费者报道》发起关于空调购买意向的问卷调查即显示,548名受访者中,81.57%的人表示会考虑选购智能空调,16.61%的人持观望态度。

  但国家标准缺失一直是空调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市面上的智能空调似乎更多是处于“手机APP遥控”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是产品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却是标准缺失、产品定义模糊的尴尬。

  2016年7月,为了呈现当下空调产品的智能成果,《消费者报道》模拟消费者行为,在线下家电卖场选购了海尔、志高、美的、格力4款可连接手机APP使用的空调以及松下、大金2款拥有特色功能的空调,立足于智能控制、售后保养等多个智能项目进行对比评判。

  结果显示,志高、海尔的智能表现更显优势。其中,志高空调在联网下,总部的大数据云平台能实时监测空调的运行状态;海尔空调能够一键实现内部自清洁。

  国产品牌均有配套APP实现智能控制

  今年8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了《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智能指数测评规范》,主要涉及智能空调的功能、特性和效用三个方面。虽然如此,国家标准关于智能空调的落实才是结束业内“智能化定位模糊”的关键。

  其中,空调控制是用户交互体验中最直观的环节,产品的智能设计也主要落在它上面。根据厂商定义,以下测试模块称为智能控制,即手机APP操控体验。

  海尔、志高、美的、格力这4款空调均有配套使用的手机APP,用户可通过其控制空调的运行状态,包括模式、温度、风速及送风。而松下、大金的所有功能操作则集成于遥控器上。

  在完成用户注册后,空调连接好路由器、手机连网的情况下,4款国产品牌的APP均能实现对空调的远程/近程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格力的近程控制是通过局域网完成的,而当用户有远程控制需要时,则要在近程控制基础上通过IE浏览器完成用户注册,并在手机网络设置上重新设置。

  除了美的外,其它3款空调均能被多台手机同时操控。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空调遥控器较难实现的控制功能应该被集成到手机APP上。如4款APP均有搭载“睡眠曲线定制”功能,以方便用户调整空调各个时段的运行温度。其中志高的温度定制能精确至每分钟,而且可实现风速及摆风定制。(如图9)

资料图资料图

  相关医学研究指出,人体体温在深度睡眠中会下降。“睡眠曲线定制”此时可帮助用户自动提高睡眠后阶段的设定温度,既保证了舒适性,又能省电。

  另外,海尔的APP在智能模式上可添加多个小场景;格力能通过用户在APP上输入空调于房间的布局实现区域送风,而且用户可在APP上设置空调的运行噪声。

  志高大数据云平台能对空调实时监控

  空调的售后保养一直是个“计时炸弹”。为什么这样说呢?

  夏日热浪滚滚,如果空调出现故障,维修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但本刊发起的关于空调使用的问卷调查即显示,24.09%的用户表示曾遇到“售后维修人员跟进速度慢”的情况;29.01%的用户抱怨“售后维修人员不明确告知故障情况,乱收费”。

  在智能化的倡导下,如果能将售后维修与APP联系在一起,对消费者而言会是一个体验升级。

  其中,海尔、美的及志高的APP上带有“一键检测故障”功能,这个设计也让用户更方便了解空调的实际故障情况,省去在说明书上查阅故障代码的步骤。

  为了测试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消费者报道》委托实验室模拟出两种故障。在第一种故障测试中,实验员分别拔掉6款样机的互连线(室外机与室内机的连接线)。结果显示,在10分钟内,6品牌空调均在机身或遥控器上显示出相应故障代码。

  在第二种故障测试中,实验员在冷机状态下断开冷媒管并开启样机。结果显示,志高在机身与APP上均显示出相应故障代码,大金及松下在机身上显示,而海尔、美的及格力经过APP上的一键检测后,并未显示出相应故障代码。(如图10)

资料图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志高在说明书上声称受测空调带有“云诊断”功能,其大数据云平台能对每台售出空调的采集系统、制冷系统等进行在线检测。为此,实验员于8月16日18时03分模拟出“冷凝管盘高温保护”故障并用手机APP进行一键诊断。

  结果,受测空调绑定的手机于当日的20时06分收到志高大数据云平台客服员的电话回复,回复中,该客服员向用户反馈空调的故障情况并承诺安排用户所在地的维修点进行服务。随后,该手机于8月17日08时54分收到维修点的预约上门维修申请。

  这个功能对消费者来讲,能提升故障的“透明度”;对企业来讲,一体化的售后跟进也能避免出现“乱收费”现象,影响品牌形象。

  另外海尔空调能实现一键自清洁,主要工作原理为冷凝水回流,根据官网宣传,该功能能够对深藏在蒸发器中的灰尘进行清洁。

  长期使用未被清洁的空调,会引发空调病:头晕恶心、疲劳困倦、咳嗽打喷嚏、皮肤过敏等。小孩子则特别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广州微生物中心黄耿鸿工程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自清洁的空调应该满足内部表面光滑,清洗时用水或高压空气喷洒,把尘埃之类的物质清除,微生物没有营养成分,自然生长不起来。”

  他向消费者建议:“每6个月至少要对空调内部进行一次深层清洁。”

  《消费者报道》综合“智能控制”、“智能诊断”等多个项目对6款空调进行智能指数评判,其中志高与海尔能较好针对用户痛点。(如图11)

资料图资料图

  在数据交互上,志高能根据天气预报信息调整除湿运行状态,应付南方的潮湿天气。

  在平台搭建上,海尔APP上的社区信息比较丰富,能实现较强的用户粘性。

  至于美的、格力的智能效果则中规中矩。松下及大金两个日系品牌由于没有配套使用的手机APP,在控制上依赖遥控器,比较传统。

  国产品牌中,志高、海尔的智能指数相对较高,在耗电量和制冷效果两项基础指标中也有不俗表现,而大金和松下两个日系品牌的智能体验仍停留于遥控器阶段。

  智能空调综合评价:志高、海尔综合表现较好

  本刊记者/张德荣

  随着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日益发展,空调“智能化”的概念也被迅速引爆。

  2016年7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市面上热销的6款1级能效变频空调,就智能体验、耗电量、制冷表现三个大项进行对比评判。

  本刊结合消费者实际体验,对“制冷表现”、“耗电表现”、“智能体验”三个大项的评分权重设置为40%、35%、25%。

  结果显示,国产品牌中,志高、海尔的智能指数相对较高,在耗电量和制冷表现两项基础指标中也有不俗表现,而大金和松下两个日系品牌的智能体验仍停留于遥控器阶段。(如图12)

资料图资料图

  本刊记者线下走访发现,进口品牌空调基本没有配套使用的手机APP。就国内外对比来看,可能有人会质疑:当代空调的智能体验是否仅仅将手机APP当成第二个遥控器?

  其实手机APP是空调遥控器一个很好的延伸。因为遥控器上的红外传感控制需要精确对准;而手机APP可通过网络实现近程/远程控制。另外,以本次测试的“睡眠曲线定制”功能为例,它需要用户预设各个时段的运行温度,这在遥控器上较难实现。

  从“传统使用观念”出发,人控制空调,空调服务于人。如何让空调处于一个合适的运行状态,除了需要人去控制外,还需要空调给用户“建议”。这其中,“数据交互”便成了智能空调发展的突破口。

  首先,空调要与环境进行数据交互。

  “自适应”是空调收集所在地天气数据并进行运行调整。以本次测试中志高空调的“云除湿”为例,它通过网络收集天气预报数据并调整除湿运行状态。当然,“自适应”的数据准确性仍有进步空间,除了室外机传感器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天气数据要精确到用户所在街道,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

  “自诊断”也是环境数据交互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志高的“云诊断”为例,其后台的云数据中心能对售出的每一台空调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运行异常或故障,将有售后人员主动跟进。当然,部分非电控故障仍需由用户点击APP上的“一键检修”才能被后台跟进,这是一个进步空间。

  其次,空调要与人进行数据交互。

  当下,无人驾驶技术被深度挖掘。同理,“自学习”将会是智能空调的一个发展趋势。空调应该能主动收集并记录用户过往的设定数据,通过“学习”,分析出多个针对不同需要的运行模式。比如,用户在盛夏的常设温度为23℃,在初秋为27℃,空调应该“学习”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用户需求。当然,“即时学习”也很重要,比如空调能感知用户睡眠位置,马上调整风向,避免直吹风影响制冷舒适性等。

  空调的内部清洁一直是难题,因为用户最多只能清洁滤网,而无法做到内部的深层次清洁。以海尔空调为例,用户点击遥控器上的“自清洁”,空调就通过冷凝水回流完成清洁,这除了能解决深层清洁的难题外,还满足了用户的被动需要。当然,空调能通过定期或自我检测主动完成清洁会是将来的进步方向。

  随着智能空调消费需求的逐步提升,特别是90后将会成为消费主体,空调的生产格局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互联工厂,生产环节物联网应用以及品质化工匠精神等将成为智能空调企业必备的制造基础,行业将会进入到一个比拼企业整体智能制造基础创新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的新阶段。

  但不管怎样,击中用户使用痛点,打造全方位用户体验才是智能空调发展的根本。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