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士称境外奢侈品店对中国买家实行A货政策

2013年10月10日 13:43  《中国商界》杂志  

  应晶

  大牌迷们在经历了国内门店售假的风波后,纷纷出境购买奢侈品。不过近日爱马仕欧洲专卖店销售A货的丑闻一经曝出,可是给了这个小众群体不小的打击:还有哪里不卖A货?还要继续沉迷大logo吗?

  9月初,微博上一则“欧洲专卖店购买6只爱马仕包4只为A货”的消息被大量转发,刚刚赢得了与路易威登[微博]股权官司的爱马仕品牌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购买者郭女士称,她去年在欧洲爱马仕专卖店购买的单价在45万元的几个手提包,多半为A货。而据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商消息,目前境外奢侈品假货流通量大于境内,且部分假货的流出地正是各品牌专卖店。

  A货政策

  内部人士透露,境外奢侈品专卖店正在对中国买家实行A货政策。

  在服装、皮包行业,A货通常是仿冒产品的统称,仿冒对象为高档奢侈品牌,且价格低廉,按照质量不同区分等级。据业内近期对欧洲、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奢侈品专卖店的抽样调查显示,假货部分流通,商家针对客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普通A货到超级A货。

  比如营业员若发现客人购买产品用于送礼的意图,就会提供普通A货供其选择。购买者一方面不具备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完全信任欧美专卖店,所以会毫不怀疑地照单全收。“一般这样的客人对包装要求较高,一买就是好几个,且送出去后有质量问题也不会反馈到店里。”该代理商表示,境外奢侈品店售货员非常会察言观色,对待中国买家的“暴发户”式购物模式早有对策。

  在欧美人眼里,有钱并不代表有品位,对那些趾高气昂的售货员来说,中国人来的都是购物狂。据贝恩公司发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25%的奢侈品,另一现象是,这一消费数据的60%发生在境外。而根据纽约市观光局的统计,近几年来问卷调查显示91%的中国游客认为购物是他们到纽约的第一使命,远超过游览名胜、了解不同文化或品尝美食。由此,境外奢侈品专卖店有了可乘之机。难怪纽约名表名包的销售主管私下都对媒体说,若不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在支撑,他们的业绩会很惨淡。

  对大牌情有独钟的许小姐曾在境外购置多款爱马仕包,“一般中国人到爱马仕店里,售货员都会不理不睬,好像戴着有色眼镜一样。而且我在巴黎等地的店里也不是天天都能见到想买的款式,不是缺货,就是店员不肯拿出来,她们通常对真正了解爱马仕文化的顾客相对热情些。”许小姐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她说的没错,市面上根本不可能有大批量的爱马仕真包流通。爱马仕CEO帕特里克·托马斯曾介绍,由于纯手工制作,一只爱马仕包的制作流程大约需要8-12个月左右,年产量较少,所以弥足珍贵。而之前关于网络销售爱马仕假货一事,帕特里克表示“这绝对是耻辱”。此次丑闻曝光于欧洲专卖店,不知这个世代相传的家族企业该深恶痛绝到何程度,又将如何遏制此类事件再发生。

  照常涨价

  事发不久,有媒体称“专卖店售假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店员私下掉包。”

  细细想来,爱马仕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家族传承贵族品牌之一,为保证血液纯正,在刚刚结束的与LVMH集团的股权之战中他们丝毫没有退步。假货问题很可能出现在代理商那。

  业内人士分析,代理商要是有意接受假货源,那么顶级包最有可能为假的,畅销款的这一概率则大大降低,源于客户间常对比谈论。坊间流传中国人出境想一次性买10个爱马仕包简直是妄想,根本没那么多货。对爱马仕来说,5-6万元产品只能算普通系列,鸵鸟皮、鳄鱼皮等珍贵材质需几十万元不说,关键也很难买到。许小姐说,之所以购买爱马仕包是觉得该品牌算得上“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增值空间大。

  大牌们真是吊足了中国人的胃口,知道中国游客最“不差钱”。已足够昂贵的爱马仕在公布2013年中报数据后还宣布,明年将继续提价。品牌称,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4%,但钟表销售下降1%。法国马赛商学院MBA、EMBA主任Michel Gutsats对媒体表示,“通常这样的涨价每年都会发生2~3次。”

  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奢侈品的价格已上涨了60%。

  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原材料成本价格日益走高、换季打折导致价格上涨及新涌现的富翁越来越多。

  甚至,提价成为了奢侈品维持高端形象的一种策略。在今年早些时候,LV、Gucci也已悄然涨价。业内人士称,若这些国际一线品牌不严格把好渠道关,假货充斥,即便短期内保持销售增长,其品牌价值仍将大打折扣。而关于奢侈品保值一说业内也有权威说法,“量产大大降低了奢侈品的稀缺性和专属性,要说保值只有那些极少量的古董型产品。”

  既如此,中国消费者疯狂扫货欧美市场的风气,是否也该理性收敛了?大把钞票何必非要往外国人手里塞,换回一堆假货,伤财又丢尊严。

  绝非个案

  爱马仕卖假包事件绝非个案,大牌专卖店销售假货已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多数人认为专卖店自砸招牌,岂非愚蠢?所以一旦丑闻曝光,矛头都会指向店员“狸猫换太子”。

  在本刊采访中,多数人不愿对此事加以评论,缘于行业的敏感性。不过,业内资深奢侈品专家告诉本刊,问题很可能出在代理商身上,店员多数不知情。若有经验的员工看出来端倪,大家也各自心照不宣。“要保证长期流通,普通店员没有这么大的能耐。更何况高仿品的仿真程度一流,不是专家还真难辨认。”

  “现在境外一些地区经济环境不佳,失业率高居不下。员工们没必要给自己添麻烦,他们只管拿好自己的工资,做好份内事。”该专家表示。   

  根据该专家的分析,奢侈品专卖店卖A货主要缘于以下几点:一是全球经济未复苏,奢侈品销售下滑,为保证利润,代理商没有拒绝送到嘴边的A货;二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境旅游,崇洋媚外,大牌意识增强。且一旦买回国就很难再调换,国内奢侈品店并不提供鉴别真伪的服务;另外,境外销售人员真是看透了中国人炫富的心理,徒有外表,不懂品牌真正的文化内涵,才敢让A货充斥着奢侈品市场流通。

  一说到山寨货,全世界都会认为中国是“山寨品”制造大国。而去年,巴黎警方在巴黎和里昂郊区就曾端掉一个奢侈品造假团伙,专门制造和跨国贩售爱马仕包,他们不仅分工明确,涉及金额还相当巨大。该事件的发生一举废掉了法国库贝尔协会关于“80%-90%的奢侈品A货是在中国制造”的说法。

  据最近的报道,意大利警方也查获了一家山寨奢侈品工厂,没收32万件仿冒手包和配饰,其中包括“Gucci”和“Prada”。这其中,已进入流通环节的山寨奢侈品不知还要坑害多少消费者。

  除了这些山寨地天衣无缝的A货,穿了10天鞋帮褶皱处裂开的LV高级男鞋、9点钟处有异物的卡地亚[微博]蓝气球新表、背了三次就坏掉的Dior女包等脆弱如纸的奢侈品质量问题案例,均为中国购买者境外消费,而关于保修、调换、来回机票方面的协商结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截至本刊发稿日期,国庆黄金周已近。消费者出境旅游购物的同时,不仅需要谨慎,更需要理性,别再误入A货陷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弟弟回顾习仲勋革命往事
  • 体育世俱杯抽签:恒大若夺亚冠与拜仁同区
  • 娱乐曝小S虚假代言涉欺诈 恐由证人变被告
  • 财经北京神秘抛房客:“大户”抛售十几套房产
  • 科技水货iPhone失卖点:或不能用中移动4G网
  • 博客好囧:颐和园大黄鸭放气低头(组图)
  • 读书历史上的狄仁杰:是神判并非神探
  • 教育高中男生同床睡受处分 学校称为安全(图)
  • 张庭宾:美国两党顶牛到何时
  • 陶冬:新兴市场必有一劫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 叶檀:你真有那么富吗?
  • 徐斌:莫将地主当领主
  • 彦武:提名耶伦做美联储主席是致命错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金融发展空间多大
  • Kingsley:鹰派美联储首位女主席耶伦
  • 王小广:别误读宏观经济数据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到底砸了谁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