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粮价涨 东北逆市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09:49 中国经济时报
东北新现象 “粮食”这个词,多少年来就与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息息相关,更与这个农业大国中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东北等粮食主产区来说,粮食已经不仅仅意味着温饱,更意味着富贵。 当价格从世界传导到中国、形势从宏观传递到微观的时候,东北粮食主产区正在慢慢地咀嚼并品尝着这一切,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最新的粮食年度,可能还会延续几年来的粮食增产局面,而对出口的限制,也使得相关品种的价格受到限制。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丰收年景,人们未必觉得粮食有多么珍贵,可到了需要填饱肚子的时候,你会觉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同样的价格出口出去了,等需要粮食的时候,同样的价格还能进口回来吗?”吉林大学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这位专家说,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国家为了整体的粮食安全,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制定了这样的政策,东北粮食主产区必须理解,同时要想方设法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三省作为我国重要粮仓同时也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维艰、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转制困难等,那时候被人们称为“东北现象”,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被称为“全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东北农业再次遭遇了与当年工业几乎相同的尴尬,面对国际农产品竞争,曾经市场不败的东北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大量积压,从原来行销全国到难进山海关,逐步丢掉了市场份额,这被人们称之为“新东北现象”。 今天,面对国际范围内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东北正在遇到全新的市场形势和全新的市场环境,本报记者通过在东北的调查和采访总结为“东北新现象”。 这种东北新现象可以概括地表述为,第一,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涨价,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也为了确保不至于因为粮食涨价导致其它商品大幅上涨,一方面,制定了限制出口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鼓励种粮的积极性,国家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补贴农民或者保证粮食的最低价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稳定粮食的价格,因此,东北粮食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第二,在粮食价格没有上涨的情况下,化肥等农资的价格和其他消费品价格却在逐步地上涨,农民的增收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种地还是不种地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第三,粮食品种的供需正在成为国际市场上极为敏感的话题,像股票一样的粮食正在为农民增加太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种玉米还是种水稻?种大豆还是种其他作物?多少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春种秋实而今成了过去时,过去是靠天吃饭而今增加了更多的人为选择的因素。 第四,随着多年的探索,粮食变成饲料的“过腹转化”和粮食的深加工正在逐步地改变着东北的产业结构,围绕着粮食的深层次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让东北发生着新形势下的粮食“革命”。 那么,我们关心的是,东北该如何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形势?到底该如何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