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营医院为解困境改建养老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01:14 上海商报
实惠:一张床位可获万元补贴 窘境:未纳入医保老人看病不便 一边是医院病床常年闲置的“海水”,一边是政府贴床位、贴租金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火焰”——上海不少处境不佳的民营医院正悄悄转型,将部分原本常年空关的病房改造成养老院,在获得政府对新增养老床位的一次性补贴之外,期望再靠养老院老人就诊带动医院人气。不过,记者从最早将医院的4、5两层楼改成敬老院的南山医院了解到,敬老院里虽然住着近百位经常需要看病的老人,但由于在楼下的南山医院就诊无法享受医保,老人们只能舍近求远,开办敬老院依然无法改变医院面临的困境。 商报记者 王雅君 寻求出路 多家民营医院涉足养老 位于闸北区的申江医院,由于周围流动人口集中,一度也办得红红火火。不过,去年卫生部门曝光该院违规使用人员从事医疗执业活动、诊疗活动违规超出执业登记范围后,医院一时间几乎没有病人上门。 公示医院资质、医生资质、诊疗项目;自掏腰包组建志愿医疗队,“护送”首班沪萨列车的旅客进藏;春运时在列车候车室设摊,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全天候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与脑瘫儿康复机构合作,为符合手术指征的痉挛患儿免费作矫形手术;为6岁脑瘫患儿免费矫治“剪刀腿”……经过长期的危机公关,申江医院的形象得到了扭转,不过目前每天十几号的门诊量依然让医院上下愁眉不展。 据了解,申江医院曾打算将总共7层的医院划出3层改成养老院,不过这一计划没有通过卫生部门的审核,原因是压缩了手术室、病房等所在楼层后,医院必须降格成为门诊部。放弃“院中院”这一计划后,医院开始与隔壁一家印刷厂联系,希望租用印刷厂一幢5层楼房改建成养老院,设计床位150张。 申江医院所属的上海特凯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占金豹告诉记者,由于租金等问题没有谈妥,目前还不知道养老院何时能开出来。“医保大门始终紧闭,办民营医院太难,而办养老机构还能得到政府扶持。”占金豹简单地解释办养老院的初衷。 除了申江医院外,长宁区一家民办医院也正在兴建两幢6层楼房,建成后设置300张养老床位;杨浦区一家民营医院也已整体转型,从眼科医院变成了养老院。 政策扶持 政府先贴床位又贴租金 真金白银租来的病房几乎全部闲置,医院每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这是目前大多数民营医院投资者面临的尴尬。申江医院等身处困境的民营医院投资方为减少亏损,开始考虑涉足养老事业。曾经在多家民营医院担任院长的钮振国,目前又多了一个职务——南山敬老院的院长,他告诉记者,民营医院转型成为养老院,与上海政府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一系列优惠举措有关。 据预测,到2020年每3个上海人中就将有1个老年人。面对这一现实,市政府连续十余年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用于新增养老床位的补贴,2005年起更是把每年新增养老床位的目标从原来的2500张提升到1万张,对每张新增床位的补贴也提高到了5000元,全市每年的补贴经费高达5000万元。 此外,根据2006年10月由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医疗保险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增公益性养老床位,在补贴上,区县财力与市配比一般不少于11,有条件的区县还应增加配比。也就是说,在市财政对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的基础上,各区县财政一般再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补贴。 根据长宁区的相关规定,南山敬老院除了获得每张床位10000元(市区两级财政各补贴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外,还有贴租金的优惠政策。“我们敬老院的面积是3900平方米,区民政局每天每平方米补贴租金5毛钱,每年的补贴超过70万。”钮振国告诉记者,原本医院租用的这幢6层楼高的房子,每年的租金也要几百万元,医院没有病人上门就意味着连租金都收不回。 发展瓶颈 院内老人就诊舍近求远 各种政府补贴吸引着众多民营医院投资者纷纷计划开办民营养老机构,但是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养老事业毕竟是社会福利事业,通过办敬老院赚大钱并不现实,他们“抢滩”养老事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了本市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的18条措施中有关医保的一条:对规模较大、参保人员占住养人员60%以上、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养老机构,其内设医疗机构一般费用纳入医保联网的个人医疗账户段、个人自付段结算(只限医保账户自有资金,不包括医保社会统筹部分)。 据了解,上海医疗保险金由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组成,在付费时也是先用个人账户的钱,用完之后按比例进入共付段;当到达共付段上限,所超出部分再进入地方附加基金共付段。 “像南山敬老院这样内设医院的养老机构一旦进入医保,老人们只要医保账户里有钱,就可以到楼下的南山医院拉医保卡看病。”钮振国告诉记者,更为诱人的是,从2005年起,还有多家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进行医保共付段试点。今年,第一社会福利院等22所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机构获批扩大医保结算范围,在原个人医疗账户段和个人自负段的基础上,扩大到附加基金段。这意味着就算老人医保账户里没钱了,仍然可以在这22家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机构拉卡就诊,医疗费用进入附加基金共付段结算。 不过,南山敬老院开办将近两年,与它同在一幢楼的南山医院仍然没有进入医保,老人们住在医院楼上,看病却还要赶到3公里外的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在南山敬老院看到,四楼的走廊里,多位老人正躺着打点滴,据护师介绍,老人们的针药都是外院配来的,医院为老人免费服务,只收取5元的医疗器械费用。76岁的王文芹老人告诉记者,最近天气炎热,她已经外出看了4次病了。“这里交通不方便,出去看病来回要两个小时,要是乘‘差头’到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回要30多块钱。”老人告诉记者,她每个月800多元养老金,正好付敬老院的托费,一旦像最近这样经常生病,再付车费和挂号费,实在吃不消,而到楼下南山医院看病虽然方便,但是不能拉医保卡,因此只能舍近求远外出就诊。 尴尬现状 医院耗费人力无偿服务 “当初把医院两层楼面改成敬老院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住在这里的老人能给医院带来一些人气。”钮振国坦诚,南山医院从去年开始门诊量就少得可怜,除了偶尔有周边的外来务工者因骨折、皮肤擦伤等外伤前来就诊时需要在病房留观之外,病房几乎常年空关。开办敬老院后,原本指望老人会成为医院的一批固定接诊对象,但因为不能拉医保卡,这一希望目前来看还是奢望。 “现在看来,办敬老院非但没有给医院带来好处,反而使医院的人力在无偿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服务。”钮振国告诉记者,南山敬老院共有156张床位,目前住着9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97岁,他们大多患有各种老年性疾病。敬老院开办以来,南山医院为老人们提供了许多医疗服务和心理护理。 从老人进入敬老院第一天起,医院就为他们每个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记录了老人曾经患过何种疾病、有哪些药物禁忌、以及有关的就诊记录等。医院还专门成立由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组成的医疗班子,每天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量血压,每周一次为全院老人量血压;每隔一天,医疗班子和敬老院护理班子对高龄、重病老人协同查房;每半个月,两个班子对全院老人进行协同大查房;每天,专职护理师还必须与老人沟通一次,了解老人生活、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由于许多老人行动不便,医院特别指定了一位潘阿姨代老人们外出配药。“最多的一次潘阿姨为30多位老人配药,拎了沉甸甸的四个大袋子回来。”钮振国告诉记者,配药回来后,既要把老人们的一笔笔钱算清楚,又要保证不能把药发错,也挺难为潘阿姨的。 “敬老院每位老人的托费是每月850元,包括了伙食费、床位费和护理费,这与周边的养老院相比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一些收费高的养老院在1500元左右。”钮振国表示,可以说南山敬老院基本不赚钱。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