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经销商惜售生产商微调 部分肉制品仍可能涨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5:2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王锦

  8月7日晚,北京宣武门附近的沃尔玛超市,肉制品专柜前的顾客络绎不绝。“这种火腿肠不错,现在搞特价,过几天就要涨钱了。”促销员对一位有意购买的顾客说。

  经询问工作人员,记者得知,大部分的肉制品都涨价了,而且这已经属于近期的第二次上涨。双汇优惠装的玉米热狗肠涨了6毛,由9.3元变为9.9元;双汇蒜香烤肠则涨了1块多钱;幅度比较大的是一些高价产品,荷美尔的培根肠较低价时涨了五六块钱,另一个牌子的一种高档纯肉肠较之前也涨了差不多十块。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不少产品的价签旁都有“抱歉,暂无存货”的标志,旁边的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经销商)不发货,我们要120斤,通常只给60斤,再要就不给了,感觉像计划经济一样。”

  经了解,现在卖的不少肉制品还是此前的存货。超市一工作人员表示:“肉制品虽然不像猪肉一样一天一个价,但这一段许多厂家在计划提价,所以代理商们也打算囤点货,好趁机赚一把。”

  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的肉制品涨价即将来到呢?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近段时期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同时,粮食、淀粉、白糖等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上涨,肉制品成本上升,“水涨船高”,提价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一些大品牌企业因为消化成本能力较强,涨价幅度会有限,而且提价时企业也会考虑市场占比、消费者接受度等情况,涨价时往往会比较慎重。而中小企业成本消化能力弱,“吃不消自然会提价”。

  肉制品龙头企业——双汇发展(000895)管理层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公司6月份、7月份分别对肉制品提了一次价,但幅度都不算大,消费者反映都可以接受。目前没有再涨价的打算,以后会不会涨则要综合考虑有关情况来看,“随行就市”,根据区域、产品和市场的不同,适时适当提价。

  华泰

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张芸表示,一些大的品牌企业往往会通过改变产品结构,以及对原料淡季储备等方式将不利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