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整体菜价高位运行 高菜价会否锁定百姓餐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1:27 南方日报
聚焦食品价格集体性上涨 在本轮食品价格的集体性上涨潮中,菜价虽是“配角”,但也一度戏份颇重:今年6月中旬,连日的暴雨使得珠三角地区叶菜价格比雨前普遍上涨五成。6月18日,广州部分市场甚至无菜心可卖,价格蹿至今年新高:6.5元一斤!饱受食品价格接二连三上涨袭扰的市民大喊吃不消。然而,由6月底7月初开始,天气晴好,菜价立刻低下了“高昂的头”,开始全线大幅下滑。目前,鲜菜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菜价变动其实主要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季节性很强,每年的变化周期都差不多,与猪肉的暴涨完全是两回事,几乎可以用平稳二字来形容。”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吴林波昨日在谈到菜价时如是说。 多种因素导致整体菜价高位运行 作为中心城市,广州的菜价一直被视为珠三角地区的价格尺标,其波动与珠三角地区基本同步并影响着周边地区。因此记者以广州地区为例,重点调查此轮菜价大幅上涨对珠三角地区市民生活的影响。 据广州市菜篮子报价中心监测,今年1-7月份,广州蔬菜价格总体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两成多。这是否意味着市民从此要面对一个“高菜价”时代呢?为此,记者详细了解了广州蔬菜的供应情况及其他价格决定因素。 据了解,广州全市蔬菜日供应量达800万—1000万公斤,主要流向广州和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市场消费量占了80%—90%。据介绍,广州本地花都、从化、番禺等郊区蔬菜供应量只占30%—40%,其它供应主要来自外地,其中省内的湛江、茂名、肇庆、韶关等地供应量占20%—30%,其余部分则由省外的云南、海南、山东等地供应。 据江南蔬果集团相关人士介绍,由于经济发展,广州郊区耕地不断减少,蔬菜种植面积随之减少,本地供应量有所下降,“广州蔬菜市场供应量稳定,主要靠外地供应的蔬菜进行补充”。而受到运输成本影响,外地菜比本地菜价格要高,换言之,外地菜供应占蔬菜上市量比重越大,菜价就会越高。 此外,今年上半年物价指数攀升,肉禽蛋类价格高企导致消费量有所减少,而菜价相对较低导致需求有所增加,因而也带动了菜价上涨。同时,今年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也拉高了蔬菜种植成本,成品油价格上调也催涨了外地菜的运输成本。 但广州市农业局蔬菜办相关负责人却不同意“本地蔬菜种植面积减少”的说法。他告诉记者,虽然经济开发让近郊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菜农往远郊发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他认为,影响广州蔬菜价格最主要因素还是天气,如5—6月份雨水多,菜价飙涨。 菜价主要“看天吃饭” 业内人士纷纷指出,表面上看菜价变动颇大,但其实菜价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季节性很强,虽然变化周期有长有短,但每年的变动趋同。羊城不少家庭主妇都非常清楚“春淡”、“秋淡”对自家的菜篮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每年春、秋两季,由于天气变化多端,或持续阴雨,或台风频袭,或久旱无雨,都令鲜菜尤其是广州人嗜食的叶菜在市场上量减、质差、价扬;倘若灾害性天气盘桓良久的话,自然主妇们的买菜预算也大大吃紧。 蔬菜价格“看天吃饭”到了什么程度呢?今年6月中旬,当广州被连日暴雨纠缠了近两周后,作为本地叶菜的主打品种——本地菜心,每日的上市量已从100吨锐减至28吨。记者当时走访了越秀、海珠、天河3区的10家超市、肉菜市场,只有3家市场的6个档口有菜心可卖,且价格高达6-6.5元一斤。当其时,叶菜价格比雨前普遍上涨五成,其中本地白菜的批发价格涨幅达89%、本地菜心的零售价格涨幅达70%。 菜价变动与本轮食品价格涨潮关系不大 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吴林波昨日指出,除天气外,菜价也受市场供需、种植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广州蔬菜市场供应充足,竞争激烈。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都转嫁到零售环节,相当一部分在经营环节就消化掉了。此外,由于蔬菜品种繁多,替代品多,消费者选择余地大。比如今年6月中旬,广州市菜篮子报价中心就曾特地向市民发出建议,建议市民多吃冬瓜、白瓜、青瓜、茄瓜等价廉物美的瓜豆类蔬菜。这也使得菜价不会像肉价那样“狂飙突进”。 吴林波进一步指出,正因为菜价主要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说,它的变化是正常变化,与本轮食品价格上涨关系不大,也不可与肉价、粮价的变动同日而语。但他也同时表示,由于蔬菜在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因此其变动也直接影响到百姓生活质量和消费心理。(谭亦芳 邓文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