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里单方改变游戏规则 十大网商反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0日 02:02  中国经营报

  赵正

  卫哲因“诚信门”离开阿里巴巴之后,阿里巴巴B2B业务面临的诚信危机仍然在继续……

  近日,“上校舰长辞去十大网商称号”把“十大网商”与阿里巴巴的矛盾公之于众。有着“上校舰长”之称的青岛航舰舰船模型有限公司总经理司景国突然宣布辞去“十大网商”的举动引起了连锁反应,随后,香港皇朝化工总经理何伟和另外一位“十大网商”也宣布辞去“十大网商”的称号。

  作为2007年度的阿里巴巴“十大网商”,司景国在阿里巴巴平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与阿里巴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司景国在论坛上发帖解释了自己辞去十大网商的原因是因为2011年十大网商评选中存在潜规则等问题,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导火索,事实上,随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与当年一个战壕里的很多“十大网商”早已矛盾重重。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这一事件致电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门,希望就这一事件进行采访,但是截至发稿,阿里巴巴集团未做回应。

  十大网商票选风波

  虽然“上校舰长”拒绝了采访,但其发帖《我为什么辞去阿里巴巴十大网商称号》表明,司景国对2011年度阿里巴巴十大网商的评选过程极为不满,十大网商的选拔过程有如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一般的令人眼花缭乱,有海选、100进30、30进10等多个环节,而且采用网站投票、新浪微博评选和评委打分等手段。

  令司景国耿耿于怀的是,在选拔的过程中,阿里巴巴单方面改变“游戏规则”,将评委打分的权重从40%增加到70%,但却没有邀请评委打分,让评委成为摆设,而且阿里巴巴对可能存在的刷票问题视而不见。司景国觉得阿里巴巴在这次评选过程中存在严重不诚信的行为,违背了阿里一贯的诚信精神,于是决定辞去十大网商的称号。

  阿里巴巴集团对此非常重视,7月20日就对外发布了声明,对于中途改变评选规则的解释是,在100强进30强的过程中,因为网络投票受到了外界恶意干扰,导致众多参选网商的票数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变化。才不得已将两个网络投票平台的比重从各占30%调整到15%,同时加大评委的打分比重到70%。

  对于刷票行为,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给出的解释是,确实存在刷票行为,但对情况属实的都给予了警告,后续就没有再发生刷票的行为。对于投诉也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给出了结果。

  在2008年的十大网商、深圳托微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安福看来,十大网商评选的影响力已不复当年,外界公认最有影响的三届十大网商当属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这三届,然而这两年的十大网商就明显式微,这与过度商业化、滋生大量的刷票行为不无关系。

  从合作伙伴到分道扬镳

  “十大网商”是由阿里巴巴集团从2005年发起举办的优秀网商评选活动,意在树立榜样,最早推选平台以阿里巴巴商人社区为中心,发展到今天辐射整个网络环境。历届十大网商不但是众多网商中的佼佼者,深谙电商经营规律,还承担起传播网商经验的责任。

  香港皇朝化工总经理何伟告诉记者,成为2006年十大网商之后,几年间,自己至少义务出席过几十场阿里巴巴的网商分享活动,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网商,同时也传递了阿里巴巴的价值和服务,早期十大网商和阿里巴巴之间是鱼水关系。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某些十大网商和阿里巴巴之间的关系早就出现了裂痕,甚至是矛盾重重,评选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做了6年诚信通(阿里巴巴证明会员诚信资质的标识)会员的司景国刚刚放弃续费,而且还拒绝了阿里客服推荐的黄金展位。

  另外一位“十大网商”何伟辞去称号的原因则是阿里巴巴改变规则,取消了何伟所在的皇朝化工这样一个离岸注册公司的账户。何伟告诉记者,之前阿里巴巴为吸纳客户,允许离岸公司进行操作,好不容易等到有今天这样的效果和口碑了,又出规则说不可以了,取消了公司的账户,一点都不考虑众多离岸公司将遭受多大的损失。“而且阿里巴巴本身也是一个离岸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何伟质问。

  著名财经评论员,《阿里巴巴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书的作者郑作时告诉记者,当年十大网商与阿里巴巴的关系用“血浓于水”的关系形容都不为过,阿里巴巴给予了十大网商极高的荣誉,据说,司景国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火炬手还是阿里巴巴唯一推荐的。

  回顾十大网商和阿里巴巴的分合之路,正应了那句名言:商场上没有永恒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诚信通失效了?

  早期的阿里巴巴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的旗帜吸引了众多的网商群体,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年的平台比较单纯,很适用,竞争也很有序,我们确实收获很大。但后期,阿里巴巴基本就不重视这个平台了,并且不断的进行商业化开发。”

  现在很多网商对阿里巴巴最大的不满就是服务,一年2800元的诚信通会员现在基本就没有任何服务可言,只是等到了需要续费的时候,客服人员才会一次次的催缴会员费,而一旦缴费后则再无音讯。为了增加收入,阿里巴巴开发了很多附加产品,例如旺铺、精准营销、网销宝、黄金展位等,向会员推销,都需要收费。

  黄安福告诉记者,2011年3月自己就不再用诚信通了,没有再续费。“作为诚信通会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打理,加入诚信通,就相当于在超市里租了柜台,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经营,但我觉得现在花时间经营和获得回报已经很不成比例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再继续用下去。”

  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前后,迅速的推出了很多新产品,但这些新产品却让很多网商开始对阿里巴巴失望。网销宝的推出类似于竞价排名,网商要想获得好的位置,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进行竞价,让自己的位置排在前面,但对于竞争白热化的行业,不用这个产品,即使是诚信通会员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如果用这个产品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被侵蚀,没钱赚。很多行业的网商都陷入这种两难的抉择。

  阿里巴巴业务在急速扩张,而相应的服务工作,比如培训就没有跟上,很多网商根本不会用这些产品,这导致了网商对阿里巴巴的失望。“2008年阿里巴巴一次就招了5000人进公司,人员规模膨胀的这么快,培训跟不上,价值观很难统一,这样肯定会出问题的。”郑作时表示。

  改变的企业价值观

  2011年初马云自爆家丑,主动揭露2326家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违规,停止对这些中国供应商服务,阿里巴巴CEO卫哲、COO李旭晖为此引咎辞职。各界普遍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刮骨疗毒的一个典型举措,但阿里巴巴一直倡导的诚信经营的价值观,随着企业的迅速扩大,正在遭受严峻的挑战。

  为了增加收入,除了不断的开发和推出产品,就是扩大会员的数量,让很多网商最不满意的就是阿里巴巴吸纳大量的不良会员进来(阿里巴巴的诚信事件这就是导火索),其中包括个人会员。很多网商都对阿里巴巴推出个人诚信通不理解,认为这与其长期倡导的诚信原则是相违背的,毕竟这是B2B平台,是企业对企业的,如果仅靠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成为诚信通会员,那还有什么诚信可言。事实证明,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业绩,在审核会员资格和诚信上出了问题,才导致后来“诚信门”事件的发生。

  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本质就是黄页模式,卖家进驻阿里平台就好比进驻超市,超市里柜台的数量多少决定卖家的生意,当超市里柜台数量过多,而顾客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柜台和柜台之间竞争就会异常激烈。这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会员的加入,不管诚信通会员多么努力的打点自己的网上生意,效果还是越来越差的原因。

  “你想想看,当同质化的会员数量过分密集,恶性竞争在所难免,比如你输入一个产品,下边就会出现几百个供应商,这生意还好做吗?”这位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反问记者。对阿里巴巴无限制、低门槛的发展会员,甚至发展个人诚信通会员的做法自然抱怨很多。

  在何伟看来,阿里巴巴在这几年的高速扩张中,悄然的改变了企业价值观:之前阿里巴巴提倡的是客户第一,现在是利益第一。因为一个企业一旦将眼光只盯住财务报表和利益的时候,危机也就会随之爆发。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