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大旱金融街调查:业内传北京有货币基金爆仓

2013年06月24日 05:13  理财周报 

  货币大旱“6.20事件”金融街调查

    “我们理财产品兑付不会有任何问题。”光大银行[微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理财周报记者 袁盼锋 滕晓萌/文

  6月2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天。

  当日收盘,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大涨578.4个基点,收于13.44%,而7天拆放利率上涨292.9个基点。收于11%;1个月期限拆放利率上涨178.4个基点,收于9.4%附近。

  “很多机构都不得不申请延时交易,因为实在借不到头寸。”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在交易员们的印象中,推迟闭市时间,已经在近一个月里频频发生。

  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几年来最严峻的一次现金考验: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6月底,银行需要满足半年末存款考核要求,同时按照汇发20号文补充千亿左右的外汇头寸;7月初,全行业需要补缴5000亿存款准备金、4000亿元财税征缴和2500亿元大银行分红。

  从延时到恐慌

  这一场风暴实际已经发酵1个月左右。

  5月20日,银行间债市推迟20分钟闭市,直到4点50分才收盘。市场开始传言称,有大型银行由于对流动性估计过于乐观,在正常交易时间里没有拆借到所需资金。

  6月6日,市场开始传言:“昨日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对另一家银行交易出现违约,两家银行交恶。”

  随后,有外媒发布消息,直指违约行为光大银行,交易对手为兴业银行,并称违约资金达到数十亿元。

  而银行间市场的消息则称,光大银行这笔资金涉及兴业银行等两家银行。

  对此,光大银行发布声明称:“兴业银行一直是我行重要的业务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关系良好。截至5月底,我行存贷比71%,流动性比例29%,各项流动性指标良好,全行备付充分,与所有交易对手交易正常。”

  “我们没有违约。”一位光大银行内部人士表示。据他了解,6月5日,光大确实有一笔资金在银行间市场中交易出现了延时。“虽然闭市之后我们还没有完成交易,但是在当天晚上资金已经全部支付,并没有过夜。”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光大银行的同业资金有部分由分行管理,资金清算链条较长,因此也有可能在同业结算时出现时间迟延。

  而过了几日之后,部分机构之间的交易延时已经不再是秘密。“我们经常有交易拖到5点半左右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负责人表示。

  在市场传言的推波助澜下,机构间信任的缺失,导致各家银行都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操作方式,直接加剧了市场头寸紧张的局面。“目前处于各银行都人人自危的时候。大家都在担心资金紧促,都不愿意拆出资金,拆入资金也就更难,最后就会出现资金更加紧绷,利率暴涨。”一位股份制银行副行长分析称。

  6月20日,这一紧绷局面终于达到高潮:部分资金紧缺的银行,不得不报出接近20%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获得资金。

  与此同时“大行呼吁央行救市”、“央行通过工行放水”等传言也此起彼伏。

  对此,工商银行向理财周报表示:“关于6月20日央行向工行提供500亿融资的传言与事实严重不符。目前工行流动性充足。并且维持着合理的同业融出力度。”

  事实上,当日工行由于现金头寸较为充裕,所报Shibor价格最低,只有10.8%。

  “银行同业资金流动性管理是很难的一件事,包括资产负债管理、期限错配、杠杆、资产固化等因素都要考虑。”一位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前高管表示:“外界从单一数据和短期表现认为银行资金存在大问题并不公允,事实上规模较大的银行只要营销充分,不会出什么问题。”

  资金链追问

  从5月开始的资金紧张,被认为起源于外汇占款突然减少。

  2013年1至5月,成为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中资金最为宽松的5个月。这5个月新增的外汇占款达到1.58万亿,而据媒体报道称,海关总署测算认为,其中有4000亿元左右来自于境外热钱流入。

  而央行除了在第一季度曾对各家银行进行贷款的窗口指导外,并未大力回收资金。

  在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的宽松环境中,各家银行都纷纷加大了同业业务力度。

  “在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时,我们的策略就是加大杠杆和错配,以获得价差,提高业绩。去年我们的同业业务增长得比较快,但是今年我们只是保持一定增速,没有再大规模发展同业了。”民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张昌林6月17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由于放低杠杆,民生的同业业务收入被股东指责“跑输招行”。

  在业绩压力下,仍然有部分银行继续采取加大杠杆和错配的方式获得利润。

  5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668.62亿元。

  “外汇占款是我国货币供应主渠道,5月份外汇占款突然减少,其他货币渠道就必须拿出更多的流动性,银行间市场资金紧绷难以避免。”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表示,外汇占款骤然减少是银行间市场资金收紧的主要原因。

  而同时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政策,也为各家银行资金再次形成压力。

  4月,央行开始排查银行间市场丙类账户,要求加强监管。5月5日,外汇管理局发出汇发2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主动购汇补充头寸。5月28日,银监会发出135号文,要求整顿票据业务。

  传统上,每年6月末,都是各家银行资金短缺的时候。按照要求,一般商业银行会在月初,补缴上一月的新增存款准备金;7月,各大上市银行兑现分红;而在每一个假期之前,商业银行一般会准备较多的现金头寸备付。

  据中信证券测算,6月底7月初,银行系统需要接近1万亿元的资金完成财税征缴、分红和存款准备金补缴,而同期到期资金只有460亿元。

  不少银行将希望寄托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它们憧憬2012年6月的一幕重演——央行通过降存准的方式,释放了4000亿元左右资金。

  事实上,直到6月中旬,市场仍然传言央行正在考虑降存准。

  但央行并未按照商业银行要求“放水”,最终导致部分投资激进、备付不足的银行出现暂时的资金拆借问题。

  理财产品集中兑付

  在银行间资金吃紧时,一些海外机构也发表了相关报告。据媒体报道称,惠誉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银行业资金紧张会影响到理财产品兑付。其测算称,光大银行如果要兑付自己管理的理财产品,需要收回90%左右的贷款。

  “我们理财产品兑付不会有任何问题。”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理财产品的银行,光大银行目前管理着存续期的理财产品总规模5000多亿元。

  张旭阳介绍,在光大银行处于存续期内5000多亿元规模理财产品中,6月份到期的理财产品总规模约300亿元,其中6月上旬和中旬到期180多亿,另外约120亿元规模将在6月下旬陆续到期。

  据了解,5000多亿产品中,对应的非标资产投资30%左右,票据、同存、国债等高流动性、变现性比较强的资产在20%-25%之间,企业债、金融债等债券占到15%-20%,还有一部分是二级市场基金投资。

  “现金、货币工具、同业存款等高利润资产占比在20%以上,现金资产足以应对到期兑付需要,不会有任何问题。”张旭阳反复强调称。

  “我认为资金业务不会影响到银行理财。”前兴业银行资金营运高层说:“理财产品很难出现大规模挤兑赎回情况。如果某家银行分行认为自己的资金不足,而主动要求客户赎回理财产品,那说明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倾向。”

  但无可争辩的是,随着资金市场的价格高涨,各家银行经历了最近几年最严酷的一个半年末,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达到了历史高点。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6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明显上升。目前,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56%,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升至4.52%。而5月以来,国有银行的产品周度平均预期收益率的上涨程度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

  6月20日,建设银行发行了一款期限为34天的非保本浮动型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之前同系列同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最高也仅为4.55%。

  无独有偶,工商银行也同时发行了一款35天的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将达到5.02%,扣除投资管理费、托管费,产品到期后,客户预期最高可获得年化收益率约4.80%。35天的保本型收益高达5%的产品并不多见。

  此前,一款建行6月中发行的名为“2013年‘乾元-保本型’第136期理财产品”被媒体广泛报道。这款期限33天的产品年化收益达到7.39%。而据理财报记者了解,建行对公的35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已经超过8%。

  据理财周报理财产品实验室统计,6月底,将有1606款理财产品集中兑付。其中建行最多,达到195款。

  货币产品压力巨大

  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回购收益剧增,直接导致了基金、券商资管、信托等先进管理机构,面临大额赎回。

  数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均向理财周报记者证实,自己公司的货币基金在6月末赎回较大:“机构全都赎回货币基金去做回购了。货币基金现在平均收益4%左右,而隔夜拆借可以做到12%以上,8个点的利润差,他们不可能不走。”

  甚至一些嗅觉灵敏的散户也开始撤离,由于资金市场吃紧,目前部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已经达到历史性的高收益。银行普遍在最近上调了理财产品收益,目前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1个月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到7%左右,显然远比货币基金有竞争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传言称,部分基金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甚至一度盛传北京有货币基金爆仓。

  但理财周报记者采访多家基金公司均称,此情况不属实。“如果资金继续紧下去,比较大的可能是货币基金产生杠杆、久期、偏离度等指标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情况。”

  按照目前的基金监管规定,货币基金投资久期不得超过180天、采用“影子定价”和“摊余成本”两种办法计算出来的净值偏离度不能超过0.5%。

  在市场传闻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有基金公司被传“危险”。

  截至理财周报6月21日22时发稿,尚无基金公司发布大额赎回、偏离度超过规定等公告。

  “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传闻,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公司所有产品运行正常,没有任何问题。”工银瑞信[微博]基金固定收益总监杜海涛表示。工银瑞信因为固定收益赎回压力较大,而成为传闻热点。

  而另一家被传言所笼罩的公司——上投摩根也否认了货币基金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的说法。上投摩根管理着全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只货币基金。“我们的货币基金合同规定的久期就比其他公司产品短,所以不可能通过将久期放得太长来追求收益。”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怡说。

  对于这个市场的所有参与者而言,6月30日已经成为魔咒。不少人期待在这一天之后,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能够缓解。但是不少研究机构均出具报告认为,通过央行注入流动性并不乐观。

  “我们认为,下半年的流动性一定会比上半年紧张。”张昌林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房媳”家族至少15人担任公职
  • 体育联合会杯-托雷斯破门西班牙3-0胜
  • 娱乐蒋雯丽被曝姐弟恋 与小16岁男星玩地下情
  • 财经李克强上任百日:打破惯性未救银行钱荒
  • 科技中移动类Skype应用Jego暂停内幕
  • 博客小孩饿死我们都是沉默帮凶 实拍超级月亮
  • 读书西方最推崇的领袖传记:毛泽东传
  • 教育重庆理科状元曾三考北大失败 高考状元
  • 育儿男童因父亲心情不好被罚赤身暴晒(图)
  • 章玉贵:银行业不可再躺在床上数钱
  • 高善文:钱荒问题会带来三波冲击
  • 王福重:中国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
  • 金岩石:楼市调控的目标是社会公平
  • 尹中立:货币快速扩张下为啥出现钱荒
  • 姜国华:如何利用洗大澡来管理利润
  • 周彦武:中国大陆没有电子产业
  • 石建勋:不差钱的中国为何出现钱荒
  • 水皮:中美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
  • 于晓华:中国经济5年内不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