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9日电(记者有之炘)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0元,1欧元对人民币9.6348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9718元,1港元对人民币0.83639元,1英镑对人民币10.8130元,人民币1元对0.45655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4.2311俄罗斯卢布。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51。
由于美联储对于现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没有改变,加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态谨慎,美元指数在国际市场继续低位运行。分析师表示,美国现行利率水平较低、经济成长缓慢且联邦预算赤字庞大,上述因素对美元走势造成打压,预计在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前美元难有起色。
美联储“示弱”人民币“发烧”
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没有惊喜,一如此前市场普遍所预计“一切照旧”。相反,一场“迟到”了97年的新闻发布会,成了最大的亮点。
4月28日,美联储在此次议息会议后宣布,美联储将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同时在今年6月底之前,将继续执行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
年内加息没戏
美联储的声明指出,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复苏,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持续增长;就业市场正在逐渐改善,但美国当前的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不振。而鉴于此种“温和”复苏,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同时,美联储下调了美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预测的3.4%-3.9%下调至3.1%-3.3%。
而对于从推行之初就备受争议的QE2,美联储并没有因近一个月以来越来越多的美联储官员的诟病而提前终止。但同时,美联储并没有明确表示接下来还会有QE3出现。伯南克在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的提问回答:“美联储将结合未来信息定期评估美联储持有证券的规模和结构,并在需要时做出调整,以最大程度推动就业并维持价格稳定。”
“显然,从伯南克的言论来看,QE3有或没有的可能性各占一半。”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该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美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不推出QE3的可能性更大。
与此同时,尽管美联储上调了今年美国通胀率的预测,从1月份预测的1.0%-1.3%上调至1.3%-1.6%,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美联储会跟进欧洲央行的加息脚步。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早的加息举动也会在2012年的第一或第二季度。”
低利率抛给世界
就在美联储发布议息声明后,美元指数应声下跌,从73.50上方一度下探至72.80。另外,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在前一天上涨77个基点之后,再次跳升55个基点至6.5051,朝突破6.50整数关口再进一步。
而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元整体长期处于疲弱的情况下,以及美联储基准利率几乎低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情形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会继续加大,而近期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态势也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另外,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声明致使美元进一步疲软,势必对近期始终高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到进一步刺激的作用。而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通胀不断高涨的新兴市场国家无疑是雪上加霜。“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引发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形势在中国已经愈来愈凸显,这直接挑战着中国的宏观调控。”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该人士进而表示:“美联储持续的‘零利率’政策,而中国则由于高通胀而不断地进行加息,这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很大的套利空间。在第一季度出现贸易顺差的情况下,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一个警钟,必须密切关注热钱大规模涌入的风险。” (国际金融报 记者 付碧莲)
人民币加速升值探究
人民币或将面临新一轮快速升值。当通胀压力逐渐加剧之际,人民币汇率也在悄然生变。
今年2、3月相对平缓的人民币升值趋势,在进入4月以后,忽然变得陡峭起来。截至4月20日,在4月的12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有9个交易日下跌,并且每一次下跌都创出人民币升值新高。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1.41%。而在去年,全年升值幅度只有3%。在人民币升值加速的背后,实际上隐射出来的是汇率政策的思路变化。
4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专栏)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使用汇率工具抗通胀;而在此前一天的2011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专栏)也直言,将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微博 专栏)在其微博上更是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就业、国内经济发展也不均衡的情况下,升值过快,不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但从长期来看,逐步的升值是必须的。在具体操作上,汇率浮动区间要扩大,不排除一次性升值的情况。
增强汇率弹性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人民币升值会加速。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专栏)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或者是现在承受升值带来的短期剧痛,或者是未来接受巨额外汇储备买不到什么东西的惨痛现实。“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易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2011年升值幅度肯定超过去年,他判断,“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将超过6%。”
并非特别提款权的诱惑
汇率是经济问题。对中国而言,它更像是政治问题。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特别瞩目的时候,与之相关的汇率问题就政治化了。
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喧嚣之声不绝于耳。最近一次,在3月31日南京国际货币体系高端研讨会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以支持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为筹码,施压人民币升值。
加入SDR,对中国而言其实没有诱惑力。针对美国财长的言论,周小川当天就回应,中国对此并不着急,是有耐心的。“如果大家都欢迎,早一点进去我们也欢迎。”他说。
SDR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采用一篮子货币的定值方法,目前这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
专门研究中长期汇率问题的国际金融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薇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认为,SDR是一种投资资产,关键在于流通、兑换,至于汇率浮动并不是最关键的。她不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加速与SDR有实质性关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则表示,人民币何时进入SDR应由中国的国情来决定,中国不需要为了加入SDR而改变国内改革的进程。
记者也注意到,最近官方“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表态没有发生丝毫变化。
按照IMF规定,SDR货币篮审查每五年一次,而下一次货币篮审查要到2015年进行。在众多专家看来,人民币近期升值加快,可以说与人民币纳入SDR并无关系。
巨额顺差奠定升值基础
“国际收支变化始终是决定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基本因素。”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后陆前进告诉记者。
在陆看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动,而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如果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外币供给将增加,外币将贬值,人民币将升值。”
今年一季度,外贸数据破天荒地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在最近7年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季度逆差。全年的外贸形势如何,则是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重要的风向标。
“尽管个别月份出现逆差,但全年来看肯定还是顺差。”商务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黄易平认为,从全年来看贸易平衡应该仍然会保持巨大的顺差,这也是目前出现逆差以后,人民币升值步伐并没减缓的原因,因为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巨额顺差的根本格局没有改变。
事实上,中国至少在八年前就开始关注再平衡。“十一五”规划中,就有到2010年基本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的提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成为外管局年年必提的首要工作目标。但时至今日,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较大双顺差并没有缓解。2006年-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每年均达4248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年均3307亿美元。
余永定表示,“十二五”期间双顺差的局面也不可能根本扭转。
美元低迷此消彼长
当前,人民币升值呈现加速趋势的外部因素,无疑还是美元的疲软。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从年初的78.95下跌到目前(4月19日数据)的75.06,跌幅4.9%,在4月14日更是创下近15个月以来的新低:74.68。
国内一家大型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现在外汇市场上美元越来越不具吸引力。财政问题,再加上对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无疑让美元短期内难以翻身。
余永定认为,2010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超过了14万亿美元,距离美国国会规定的债务上限14.3万亿美元已经不远,这在理论上将会导致联邦政府的关闭。美国政府面临“关闭”的风险事件成为近期美元急速下跌的一大重要因素。
另外,美元弱势的另一重大推手——美联储的定量宽松,现在也看不到有收敛的迹象。4月1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联储将维持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立场。而这份报告将用在美联储于4月26-27日召开的利率政策会议上。这意味着,在本月例行的议息会议上,宽松基调仍将延续。
余永定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元贬值的趋势明白无误。在美元下行趋势之下,人民币“被升值”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陆前进解释称,人民币除了对美元这个主导汇率以外,还有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汇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但美元指数的贬值幅度要大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从而导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升反降。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69,环比下跌2.56%;同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2.42,环比下跌0.71%。
通胀压力推动升值加速
进入4月以后,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
2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21%;3月,升值幅度0.29%;而4月,仅前20天的升值幅度就达0.4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与3月CPI数据攀高到5.4%并且创32个月来新高存在一定的关联。
从央行官员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汇率政策在向放宽浮动幅度的方向演化。
4月15日,在2011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胡晓炼表示,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这是央行重要官员首次明确提出,运用汇率手段来应对通胀问题。
4月16日,博鳌论坛期间,周小川也证实,在抗通胀上,“汇率实际上已经在使用,人民币也有升值。”
在央行看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物价水平最为主要的国际因素;同时,央行觉得实现CPI全年4%左右的控制目标面临较大挑战。
数据显示,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金属矿价格今年一季度分别比去年末上涨18.8%、13.6%和5.2%。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此前,国际投行摩根大通一直坚持认为,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将是中国央行管理2011年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重要工具。现在看来,此言成真。
全年升幅5%
既然央行明确表明要使用汇率手段来对抗通胀,那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到底有多大呢在此问题上,专家学者、市场各方看法迥异。
激进者如余永定认为,中国调整汇率过于缓慢所带来的经济与福利成本都实在是太高了,并且还会继续不断升高。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同时保留必要时进行干预权利的时机可能提早到来。他倾向于,央行应尽量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不过,此种情形在2011年恐难实现。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日前公开表示,若央行不购买外汇,人民币将会大幅升值,这是不可能接受的。
当然,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去年的3%是毫无疑问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专栏)表示,由于中国今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大于去年,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也将大于去年。
在受访的专家看来,5%的升值幅度是可以接受的,不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企业带来致命破坏力。2005年汇改以来,2007年升值6.41%相对是一个较大的幅度,但当年经常项目顺差依然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幅度并没有这么高。4月19日,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6.3900/6.3870,显示升值预期仅为2.3%。
对此,黄易平解释称,NDF其实是被动指标,大多数属于投资者对既往影响的顺延,是一种“适应性预期”;而经济学家、投行机构的判断,更多是“领先性预期”,会更多地考虑未来的可能性因素。(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