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2日03: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逆回购再放量 资金面由紧转松

  □本报记者 张勤峰

  11日,央行逆回购操作继续放量,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连续第5次净投放。市场人士指出,得益于央行持续的流动性支持,市场资金面初现缓和,但尚未完全恢复宽松,预计央行将继续给予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支持,下周到期MLF被续做可能性大,资金面将逐步回归常态。

  逆回购增至千亿元

  央行11日上午开展了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交易量较前一日增加200亿元,因到日到期逆回购缩减至500亿元,因而实现资金净投放500亿元,为最近连续第5次净投放,并创了8月份以来的单日净投放量新高。

  自本月5日市场资金面由松转紧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即重回净投放格局。据统计,过去5个交易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实现净投放1100亿元;本周前4个交易日,央行累计开展3750亿元逆回购操作,本周到期逆回购规模也为3750亿元,因此已足额冲销全周到期逆回购,而12日将继续开展例行操作,全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基本锁定净投放。

  得益于央行连续开展资金净投放,11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初现缓和迹象,但尚未完全恢复宽松,资金价格也不见明显回落。11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主要回购利率呈现窄幅波动,其中隔夜回购利率加权值持稳在2.07%,7天回购利率再涨5bp至2.58%。

  交易员称,昨日早间资金面延续紧张局面,只有个别大行融出隔夜资金,到午后资金面有所好转,到午盘前绝大部分机构已填平头寸。

  资金面将回归常态

  鉴于短期资金面尚未完全恢复常态,市场预计央行将延续近期的资金净投放操作,而此同时,考虑到本月16日和19日将有合计2370亿元MLF到期,预计近期央行或再次开展MLF操作。在“OMO+MLF”组合操作的支持下,市场资金面有望逐步恢复适度宽松的局面。

  据分析,资金面短期紧张可能与外汇流出及债券市场杠杆交易资金需求增多有关。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高美元,令人民币对美元蒙受贬值压力,央行供给外汇将导致本币流动性被动回笼;另一方面,6月以来债券市场重现牛市氛围,稳定的货币市场利率助涨杠杆交易热情,债市杠杆交易提升了资金需求,加大了资金链的脆弱程度。

  市场人士指出,美元在冲高后已有所回落,二次升息时点的不确定性仍制约美元上行空间,而近期人民币汇率稳守于6.7元关口附近,外汇市场预期趋稳,有助于缓和外汇流出。而根据季节性规律,8月影响流动性的不利因素较少。此外,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明确,不会坐视流动性持续收紧,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逆回购操作,给予短期流动性支持。总的来看,市场资金面仍有望保持基本平稳和适度宽松,但因降准降息暂时无望,资金价格下行空间不大。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全球“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

负利率政策还将通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释放出来,“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在逆全球化趋势及负利率政策预期影响下,各国竞争性货币政策会卷土重来,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会因此变得更加动荡。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