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欧洲之行对中国经济意味什么:谋长远谋全局

2014年06月19日 06:19  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     

  “相对于中国巨大的外贸规模,300亿美元大单能起到的直接作用有限。更重要的是通过李克强总理的出访,中国与英国乃至欧洲之间在外经贸政策制度方面的构建。这将为中欧间下一步的经贸往来打下良好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6月16日,李克强总理开启了他的欧洲之行。这也是他就任国务院总理一年多以来,第三次对欧洲进行正式访问。此次李克强总理将访问英国与希腊。据悉,李克强访英期间,两国将签署总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协议,涉及能源、金融、高铁建设、核电等诸多方面。

  中欧经济互补性强

  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国。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7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远超同期中欧贸易2.1%的增长率。

  “欧盟已连续10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5591亿美元。但在过去几年,欧盟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一直处在调整中。随着债务危机的缓解,欧洲经济逐步回暖,我们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也很快四升。”宋泓说。

  “中国与欧洲有巨大合作潜力。”他认为,欧洲经济潜力很大、市场规模也在扩大。迄今欧盟的成员国已达28位,其中不光有老牌经济强国,还有新兴的发展中的经济体。中国既可以与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深度合作,也可以与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

  宋泓分析说,从产业上来看,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互补性很强。欧洲在精密机械机床、高端机械设备等方面具有优势,比如航空发动机。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欧盟对中国非常重视,很多欧洲国家都把与中国合作放在首要的合作位置。英国一直与美国走得较近,相比于德国,英国的对华合作有点落后,这次李克强总理出访,也是英国加快对华经贸合作的契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强调,中欧经济间的互补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从整个产业结构上来说,中国是全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与欧洲的服务业及某些第一产业可以互补。其二,在制造业内部,也有互补性。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分工比较复杂,并非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欧洲主要生产奢侈品,中国主要生产廉价低端产品,中国的一些制成品与欧洲的制成品各有所长。

  中国还是世界头号机械设备制造业大国,机械设备产值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2013年全球机械设备产值为22250亿欧元,其中德国销售产值为2460亿欧元,市场占比11%,为全球第三大机械设备制造国;中国销售产值达7660亿欧元,占比为34%,为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制造国。

  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外贸的疲软也被认为是拖累整体经济的一个原因。但宋泓认为,现在外贸形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差。以前对香港、台湾的贸易有投机虚账的成分,现在这部分降下来了。仔细分析上半年的外贸形势,除了对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贸易额下降外,对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都在增长,希望下半年形势更好。

  去年伦敦的人民币交易量增加了50%,成为全球仅次于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据报道,李克强访英期间,双方将宣布由一家中国的银行作为指定的伦敦人民币清算中心。伦敦也被认为是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梅新育表示,英国是欧洲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从英国历史上来看,其金融管制体系、对东亚文化的了解与接受程度都比其他欧洲国家强。这在商业环境上,对中国企业比较有利。同时伦敦比欧洲大陆其他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都要高。巴黎、法兰克福的管制过多,其金融市场的规模也不能与伦敦相比。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更大作用。

  经济外交彰显智慧

  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其“魅力经济外交”引人关注。去年其欧洲之行成功化解了中国与欧洲间一触即发的贸易战,也被认为是经济外交首战告捷。此次欧洲之行,又将带来哪些经济外交上的成果。

  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在12日的外交部吹风会上表示,经贸合作一直是中英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构建健康稳定的中英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宋泓表示,经济外交与新一届政府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密切相关。以前在对外关系交往中更强调以政治为主,不讲经济、纯粹讲友谊。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后已有所改变,经济外交与政治外交并重。现在越来越明确为以经济为主,政治外交为经济合作服务。

  去年在欧洲对中国光伏产业启动“双反”的关键时刻,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最终中欧达成协议,以限定最低价格方式,而非“双反”方式解决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问题。美联社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总理李克强对于中欧光伏摩擦的关注,对中欧双方谈判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宋泓认为,中欧光伏问题的解决,是因为双方领导人通过协商找到了利益平衡点,找到了双方共同满意的方案,从而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中国的外交越来越务实。

  梅新育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外交呈现出不同特色。以前的经济外交比较多地处于被动、弱势地位,而随着国力的提高,李克强的经济外交较多地体现出强势主动的姿态。以前的经济外交对我们打开海外市场起到了较大作用,现在的经济外交越来越表现为制定政府希望的符合商业利益的规则。

  “不仅谋一时,更谋长远;不仅谋一域,更谋全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庞中英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外交。从“经济服务于外交”到“外交服务于经济”,经济外交正在为我国经济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构建多边关系新格局中彰显智慧。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四川县维稳办副主任遭报复枪杀(图)
  • 体育世界杯-西班牙0-2智利 卫冕冠军连败出局
  • 娱乐黄毅清暗指掌握黄奕密会富商视频证据
  • 财经煤老板抛楼疑因资金链断裂 撤出或超百亿
  • 科技余额宝一周年:传统银行夹击
  • 博客央视郭振玺案谁是涉案女主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4亚洲大学排行中国18所大学入选百强
  • 沙黾农:新股发行的利空已被渐渐消化
  • 叶荣添:2200点之前卖出的不是男人
  • 陶冬:中国房产泡沫和其他国家不同吗
  • 慕容小散:竹篮打新一场空?
  • wu2198:最易中签的打新方法
  • 李锦:内部人控制是国企腐败的原因
  • 沙黾农:“小散打新”如“竹篮打水”
  • 叶檀:债券市场的庞氏骗局
  • 冉学东:细品今日发行申购的四大金刚
  • 清议:货币超发不是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