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猪肉说CPI一去不复返了

2014年02月08日 01:0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以往CPI一有风吹草动,大伙儿就爱拿猪肉说事儿,尤其过去几年猪肉价格狂涨时,全国人民指责肉价涨拉动CPI高企,这人都吃不起肉了,日子还怎么过?

  打那以后,猪肉一直为连年怒涨的CPI背负着骂名。不过近来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猪肉价格不断“摔伤”,CPI却还在上涨。

  今年1月份,猪肉价格在腊月需求旺季时却出现下跌,这情况10年来首现。降价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猪肉供给量大增,不少地方猪肉出栏价同比下跌10%,山东地区出栏一头猪要亏损200元。

  有趣的是,猪肉在消费旺季跌价的同时,1月份CPI则被多数机构预测为将涨幅2.2%以上。而且,从去年数据看,去年全年生猪均价不过涨0.3%,CPI却涨了2.6%。

  看来,猪肉一刷前耻,不用再为CPI上涨负责。未来猪肉价格还会雄起,进而大幅影响CPI吗?

  目前看来,恐怕有点难了。

  从饲料角度看,养猪主要靠玉米等饲料,所以养猪成本也主要是玉米价格说了算,而眼下玉米价格稳定,尤其是政府在干涉粮食价格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粮食价格一直比较平稳,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养猪业迅速从农户向专业养猪场集中。

  上述两个原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规模效应。玉米为大田农作物,可以大面积种植,机械化、规模效应使得成本较低——这种情况已在全国各地变为现实,特别是北方拥有大面积连片耕地地区。规模养殖则以工厂方式精细化操作,也可以降低成本,现在正将散户养殖淘汰出局。

  养猪的成本低,猪肉价自然也不可能卖高。

  除此以外,国人的消费量也难以推动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国人已经消费了全球猪肉的50%,未来猪肉消费量已经没有大幅提升的空间,供应不足的现象难以出现。另外,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是肉类消费的临界点,我国人均GDP已远远超过这个临界点,对猪肉的需求其实不增反减。

  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日益重视健康饮食,饮食绿色、多元化也较大程度上削弱了猪肉在餐桌上的供应量。

  同时,猪肉也难入年轻人法眼,眼下过年时遇到的窘境便是,上一代人张罗一桌猪肉,却引不起下一代年轻人动筷的欲望。改善生活靠吃猪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谈未救助中国渔船原因:中方取消请求
  • 体育冬奥开幕两传奇点圣火 故障五环变四环
  • 娱乐张艺谋缴清超生罚款 748万上缴国库
  • 财经今年能买房吗:二三线城或仅20多个健康
  • 科技世界电竞大赛终结:因钱饮鸩止渴
  • 博客实拍北京初雪(组图) 冯小刚和春晚的交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民警帮父母“骗”孩子合理用压岁钱
  • 秦全耀:马胜利包子铺为啥关张?
  • 黄有光:驳中国债务与房价危机论
  • 巴别塔荔枝:福利国家如何催生同性恋
  • 启东:劳动力成本攀升与高成本时代
  • 花木兰:美国缩减QE的副作用
  • 林海:京东上市 偏向虎山行
  • 清议:美国为何希望中国经济持续减速
  • 陶冬:看好中国IT业
  • 姚树洁:送礼文化是腐败的温床
  • 张化桥:预测今年的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