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马建堂表示,总体看来,2013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巩固。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进步、促转型升级、促民生改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马建堂局长,我们现在已经看到2013年GDP同比增长7.7%,这个数字和外界早前的分析和预判基本一致。我们想知道,您如何看待7.7%这个数字,以及这个数字背后中国经济发生的新变化。谢谢。
马建堂: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2013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事非经过不知难,事经比较知不易。我们都是一路走过来的,去年一年,特别是前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的步履蹒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矛盾交织。
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去年国民经济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具体而言,我们用这样三个字来说明一下,就是稳、进、好。
稳,体现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表现为增长平稳,就业稳定,物价平稳,农业稳固。我讲几个数字,一是国民经济增长7.7%,是和上年持平的。去年全年CPI上涨2.6%,是低于我们物价调控目标的;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一千万,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去年粮食总产量跃上了12000亿斤这个大台阶。这些数据说明了“稳”。经济增长7.7%,物价控制在2.6%,这样一个搭配是非常不容易,而且某种程度上在全球恐怕也是独领风骚。
"进"主要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改善,区域协调性增强,收入分配比例进一步合理。我也用四个主要的反映“进”的指标来说明,一是第三产业去年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二是中西部地区GDP占比44.4%,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如果说46.1%代表产业结构的优化,44.4%代表区域结构的改进。
三是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四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去年是1:3.03,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3倍,最高的时候是2009年,那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倍数是3.33倍。所以46.1、44.4、53.73、3.03,这四个数据非常重要,反映了结构优化。
“好”体现在效益回升,质量好转,民生改善和升级加快。比方说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前11个月增长13.2%。财政收入总体好转,特别是中央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的局面。经过努力,财政收入增长逐季好转,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9%、8.1%和11.2%。劳动生产率在稳步提高,全部就业人口生产的GDP,如果作为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话,去年比前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也下降了3.7%。这些数据也说明经济在稳步向好。
上述国民经济运行的稳、进、好的变化,也充分说明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科学、及时和有效的。在看到上述积极变化的同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国民经济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努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方说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要进一步巩固,增长内生动力还需要培育,地方债的风险需要加强防范,淘汰落后产能仍需要加大力度。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积极变化,也要冷静地看到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按照中央的部署,2014年我们要继续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谢谢大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马局长,2013年我国国内外环境依然比较复杂和严峻,经济增长也一度出现下滑,您认为是什么因素支撑了中国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实现稳中向好?
马建堂:
谢谢您的问题。中国经济能够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稳中向好的进展,能够全面完成年初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创新,改革进取的结果。当然,也与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从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向好有关系。但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国民经济在2013年中期开始能够稳住并逐步向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可以归纳为16个字: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明确区间”是指中央明确提出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明确这样一个区间以后,增强了社会信心,稳定了社会预期。同时我还想说一点,明确区间,明确了上限和下限,无论是下限的保增长、保就业,还是上限的稳通胀,根本上还是为了改善民生,还是确保人民的就业能够增长,收入能够增长,收入能够不受物价上涨过多的影响。所以实际上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在宏观调控方式中的体现。
"稳定政策",主要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为市场主体创造了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都是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我想也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实践的丰富和深化,我相信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也将不断完善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市场规律的宏观调控的方式。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2013年GDP里投资、消费、国外需求三者的贡献率是百分之多少?
马建堂:
去年的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澳门奥亚卫视记者:
在6月1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披露了广东省中山市横栏县的统计数据造假。我想问一下这样的案例在你们的执法检查中是否是普遍情况?你们怎么保证这种汇总上来的数据整体上是真实可靠的?怎么挤干统计数据当中的水分?谢谢。
马建堂:
非常感谢您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关心。基层数据,也就是被调查对象依法报送数据的真实,确实是国家宏观数据真实的基础。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统计系统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采取了若干重要的措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企业数据实施联网直报。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月度向国家统计系统报告数据的有近90万户企业,他们通过互联网向国家统计局直接报告企业的原始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企业历史数据的可比性、个体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可比性等,判断它报送的数据是否真实。
经过核实以后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报到国家统计局以后,国家统计局还要依据一系列若干科学方法,根据一系列其他指标,比如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铁路货运量、税收等数据进行评估。所以,经过原始数据的核实和宏观数据的评估,您讲的类似这种个例是不会对宏观数据产生影响的。
第三方面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对这些违法违纪弄虚作假案例的曝光力度。国家统计局近两年来已经陆续查处了若干起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案例,处理了责任人,而且对违法违纪事实进行了曝光,应该说对于净化优化统计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一步加大弄虚作假案件的惩处和曝光方面,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说最近关于经济普查,我们采取了若干技术上的措施,用PDA采集数据。第一它有空间定位功能,这个企业是否存在,把它的经纬度定位下来,第二对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代码证拍照,确保单位是真实的。另外我们划定了六条红线,谁碰这个红线就是碰到了高压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同时也希望我们全国方方面面,特别是各个地区,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科学评价地区发展成果,不单以GDP论英雄,为统计环境的净化打下更好的基础。谢谢您的问题。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在座的媒体和不在座的媒体好好地监督,发现线索及时报告我们,我们将严肃查处。
新华社记者:
从今天发布的数据终我们发现,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增速是快于经济增速,但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为7.0%,实际上是没有追上GDP的增速,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谢谢。
马建堂:
谢谢你认真地观察了我刚才发布的数据。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名义增长9.7%,也接近了两位数的增长。在去年这样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经营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实际增长7%,名义增长9.7%,我认为这个速度并不低,也不那么容易。
正如您讲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为9.3%,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为什么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或者农民工的月收入2609元,增长了13.9%,增速比较高。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能看到,也能感受到,不少地方仍然还存在着招工难,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人工成本增长10-15%,所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比较快。第二,我们这几年包括去年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很大,去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大概1700亿元左右,所以与此相适应,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得更快一点,增长14.2%。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我们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投入,都是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业补贴的规定,大家不要误解。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我们怎么进行科学的比较?关键是人均对人均,全国对全国。具体到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上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是个人均的概念,GDP增长7.7%,不是人均的概念,它包含人口的增长。我刚才给朋友们通报了,去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将近千分之五,如果把人口增长的因素考虑进来,我们国家人均GDP增长是7.2%,人均GDP增长7.2%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7%,是不是基本同步了?
全国对全国,GDP增长7.7%是指全国而言的。我们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是全国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如果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加权汇总,就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还要有一个权重,这里用城镇化率,是53.7%,大家用这三个数算出的数据超过了GDP增长7.7%的速度。谢谢。
凤凰卫视[微博]记者:
我们知道2013年的数字也出来了,现在大家也希望预期一下2014年中央对GDP的增速比起2013年7.5%的预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天发布的数据里也出现了基尼系数0.473,这也是十多年来再次发布这个基尼系数,为什么这次会发布这个基尼系数?之前有专家预期的基尼系数要高于发布的这个数字,今天发布的这个数字比外界认为的低,您怎么看?
马建堂:
关于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问题,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2014年,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总体上讲,应该保持一个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速度。至于具体的数据是多少,我建议您再耐心地等几个月,等到3月5日左右,这个数据就要对外公布。因为我们国家制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同其他重要的预期目标一样,从程序上讲,要经过“两会”的审议和批准。
关于基尼系数的发布,去年我们发布了近十年的数据。您说专家认为这个数据低,我建议你们这样说“部分专家认为这个数字低”,因为有一部分专家研究计算的结果和国家统计局的结果是非常相近的。另外我很乐意地告诉你,世界银行[微博]对中国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国家统计局的也是非常一致的。
我们也注意到,确实有一些学者计算的基尼系数比我们计算的高。基尼系数严格地讲不是一个统计指标,它是依照一些基础资料,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来的。我们也在认真研究他们的计算方法,不同的学者、不同单位的研究结果,特别是研究方法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国家统计局不断地改进收入调查,不断改进我们对基尼系数的计算。但是总体来讲,我认为国家统计局计算的去年基尼系数0.473,总体来讲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任何一项基于抽样调查的研究和结论,要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的要点之上,一是样本的数量,二是样本的分布和代表性,三是这些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国家统计局的样本数量,就是住户调查的样本,全国依照科学的方法抽取了40万户,其中16万户是国家样本,24万户是地方样本。再说样本的代表性,我们这些样本是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家庭户数,根据相关指标由高到低排序,随机抽取的。样本的数据,我们计算的基础就是40万户城乡居民日积月累的记账,公道地说,尽管这些记账户特别是高收入记账户,未必记得特别真实、特别全,但是总体来讲,它的基础比较扎实,来源比较明确,持续性很强。前几天我到江苏镇江一个叶老先生家里,感谢他对共和国记账做的贡献,他从1949年以后,每天记收入账、支出账,后来他把这些珍贵的账本捐赠给了国家。我们国家有很多记账户,多年为国家记账。
另外,0.473的基尼系数也不是很低的,按照国际标准或者世行的标准,基尼系数0.4以上就表明这个经济体的收入分配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改进余地。所以我们还是要正视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更好更快地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合理地规范合法收入,坚决打击非法收入。通过这些措施,我想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也更加合理,使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群众更好更多地分享祖国发展改革的成果。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从2013年的数据都是非常有亮点的,但是从2014年来看,根据刚刚公布的数据,前几年迅猛增长的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是不断减缓的,从2012年到2014年的数字也能看得出来,2012年1-2月是27.8%,2013年的1-12月是19.8%,这个增速是在回调的。我们知道,现在地方基建也在不断收缩,同时国家虽然现在出台了很多刺激消费增长的措施,但是更多是偏长远的措施,这样会不会对2014年的经济增长带来压力,请您展望一下2014年的经济增长态势。
另外,从房价来看,现在百姓依然感觉到购房压力很大,虽然说前几天公布的12月房价涨势有所减缓,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一线城市的同比数据都出现20%左右的上涨,另外70个大中城市之中大部分城市还是在上行,而且一些市场分析也认为这些都逼近了2010年的市场增长的最高点,请问您认为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另外保证2014年楼市的健康前行现在有哪些有利条件。谢谢。
马建堂:
我先回答房价的问题。确实,像您看到的,去年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得比较多。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一线城市都是特大城市,人口多,刚性需求和其他需求也都比较强。第二,一线城市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是很强的。第三,我们还要承认,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尤其是好地段的珍贵性,可能更加明显和突出。这些因素是去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
但是,我们看到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同时,也要看到去年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趋势,二三线城市总体上讲上涨还是比较平稳,个别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四线城市有的房价还出现了下跌,所以它是分化的,不能简单用部分地区的房价上涨来概括整个去年中国房价完整的画面。
从12月份房价的数据可以看到,70个城市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确实还是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在减缓,我们也希望这是好的势头,上涨幅度减缓的势头在明年能够延续下去。当然我们也知道,房地产调控的见效需要一个过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复杂的、需要不断统一思想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房地产科学宏观调控,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还是有希望的。
关于2014年的走势,我想是存在很多的能够把当前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保持下来的有利条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上没有改变。我多次讲过,研究判断中国经济运行的走势一定要看基本面,一定要抓基本格局。这个基本格局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推进的大格局仍然在推进过程中。这个推进过程中,既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消费需求,还会改进供给的效率。
第二方面,去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方便创业。去年底,中央又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未来的改革发展蓝图。这些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将要采取的措施,一定会激发我们国家发展的内生活力,一定会激发市场的创造力,一定会激发企业主体的创造力,同时调动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潜力。所以改革、改革还是改革,是我国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个方面,2014年总需求的“三驾马车”总体上还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先说投资,尽管2013年的投资增速略微回落,但去年全年19.6%的投资速度也是个不低的速度。随着我们今年城镇化继续推进,随着中西部交通设施的改进,随着棚户区的改造,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投资还是会保持一个平稳较快发展的。
就消费需求而言,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平稳增长,为2014年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消费方兴未艾,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消费持续推进,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整治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改善消费环境。我相信,今年我们的消费需求也会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发展。
再看出口需求,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1月中旬,世行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2%,而对去年的预测是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6%,所以这说明,随着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向好态势的更加明朗,2014年的外部环境有可能比去年要好,这就为我们的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还要保持忧患意识。为什么呢?2014年经济运行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继续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要解决好债务风险问题,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也要应付可能随时出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动荡,所以我们既要对今年充满信心,也要有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相信,2014年,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仍然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结构会继续优化,质量会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然后,等到明年我们再相会,咱们再来总结盘点2014年。
衷心感谢在座的媒体和不在座的媒体,对全国统计系统,对国家统计局和对我个人的支持,借这个机会,祝愿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媒体马年春节愉快,一切吉祥,谢谢大家。
主持人 郭卫民:
今天马建堂局长在发布经济信息的同时,作了许多耐心的解读。谢谢马局长,也谢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