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2月31日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周一晚间(30日)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总额基本符合预期,全国政府性债务总额占GDP之比为53.5%(国际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为60%),从总量上看,目前政府债务规模总体风险可控,多项指标均在国际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内,短期内系统性风险可能性低,但信托融资增速快、县级及以下政府的债务高等风险仍需重点关注并加强风险防范。
审计署30日公布的地方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17.89万亿元,中央政府性债务总额12.38万亿元。
连平指出,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虽仍占主导,总体比较稳定,相对应地,商业银行不良率也不高。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银行贷款101187.39亿元亿元,占56.5%,较2010年末下降22.5个百分点。
“不过,信托融资和县级及以下政府债务负担重存隐忧,值得关注。”在连平看来,首先,通过信托融资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近两年快速增长,2013年6月底已超过1.4万亿,虽然其总量在17.89万亿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中占比低,但利息负担重,未来还息压力很大;其次,层级低的县级及以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总量近5万亿元,接近地方债总额的1/3,而县级及以下政府总体财政收入能力弱、卖地收入较低,还债压力非常大,或成持续关注的风险点。
审计署报告显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789.05 亿元,比2010年底增加38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年均分别增长14.41%、17.36%和26.59%。
连平建议,未来在地方债规模控制上可采取以下三方面举措:
一是,公开透明。我们期待下一步公布各省市的具体债务数据,比如有些省市可能债务超过100%,那么到底是哪些省市,公布后便于监督,给地方政府压力,通过对比自身的债务数据,有助于政府未来更加谨慎地管理和化解债务问题。
二是,控制增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关键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增长速度,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仍然过快。控制增速并不是说不可以规模不增加,而是强调增速一定要在合理水平。GDP上升,国家财富也在上升,适度的债务增加是合理的,但是不能像过去一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审计署报告,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比2012年末增长12.6%,年化增长26.8%,远超过GDP名义增长水平(10%左右)。同时,2013年至2014年是还债高峰期,2013年7月至12月、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和21.89%,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11.58%和7.79%,2018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18.76%。
三是,债务管理状况要与地方政府业绩挂钩。在官员升迁时,或可考虑在任期间创造的债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