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陈康亮)在任内首份经济“半年报”出炉后的一个多月以来,中国新一届政府在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频频施力。就最新的政策动向而言,着力点落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上。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金融支持有着重要作用,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流动性低但能形成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主要指银行的贷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申银万国[微博]执行董事、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将存量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银行不仅能够实现风险的分散,也回收了资金,提高了资金的流通速度,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
事实上,加上此次新政,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已先后经历过3轮试点。上一轮试点是2012年5月由中国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推进,试点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前的试点不同,此次新政出台的迫切性更强。”李慧勇说,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要实现今年的经济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有必要性。
国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微博]则对中新社记者指出,此次官方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除了盘活存量资金外,亦有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意图。
赵庆明解释,一方面目前国内货币存量高企,但另一方新兴行业、“三农”、小微企业多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明显,“资金空转”问题凸显。故会议才会提出,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建设。
由于资产证券化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坏孩子”的角色,亦有部分市场人士担忧此次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此,赵庆明认为不必过分担忧。
赵指出,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很多资产证券化进行了2次乃至多次证券化,证券分档等级太多,且使用了信用违约互换(CDS)等衍生产品,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过于复杂,也放大了杠杆,增加了监管难度,导致危机的爆发。但从目前的政策面来看,官方对风险有很清晰的认识。
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此外,会议亦指出,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这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郭田勇[微博]看来,亦有助于防范风险。郭田勇指出,就目前市场上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主要在银行间市场流通,多由各类商业银行持有,风险实际仍集中于银行体系,若能到交易所上市,则能实现风险的进一步分散。
针对未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采取的配套措施,赵庆明认为,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建设必须跟上。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独立法律法规,而妥善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税收以及所有权转让变更等问题,又是证券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参与者的切身利益,故不容忽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