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进出口双双转正出口增5.1% 对日本贸易下降

2013年08月09日 02:20  南方都市报 

  昨日,海关总署发布今年7月份我国外贸情况。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5 .1%,进口增10 .9%。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放缓寒流有所缓解。对此,业内各界多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外贸的季节性因素以及欧美经济复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分析,6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钱荒”以及出口投机套利等。7月份进出口恢复正常。全年进口需求应保持在8%-10%左右,出口增长保持在10%左右。而南都记者采访一线外贸出口企业发现,不少企业出口压力依然很大,希望借助产品和设备升级,提升出口竞争力。

  仅对日本贸易下降

  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 .1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7.8%,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其中出口1.1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1%;进口1.0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9%;7月份出口、进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双双由负转正,当月贸易顺差1097.7亿元人民币,收窄29.6%。

  7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53.5亿美元,增长11.9%。一般贸易项下逆差5.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39.2亿美元。在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仅对日本贸易下降。

  海关统计显示,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合计进出口占近8成,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出口活跃。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稳步增长,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在进口商品中,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加。

  人民币升值影响不大

  “这应该算是一个正常的恢复现象。”商务部研究院W T O研究中心主任梁艳芬对南都记者分析说,“因为外部环境,如美国、日本的经济环境都有所好转,而且这个数字也不算太高。7月份的出口增长5.1%算正常。这与当前外部环境和国内相关政策调整有关。”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南都记者分析称,7月外贸增速由负转正,跟最近的人民汇率走势关系不大。“原因是:上个月甚至更往前看,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但现在出口是增长的,所以应无直接关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进出口增速反弹由负转正“与国际市场无关,与国内市场有关”。

  他分析指出:“首先,6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前不久的非典型信货危机,也就是俗称的‘钱荒’,短期内流动资金不足,出口利率达5%,限制企业发展。二是之前发现有借出口投机套利的现象,比如说4、5月份我们对香港出口增长很高,达到70%,但实际上是进行出口投机套利和出口骗退税。这些都进行了严格审查,企业出口有受到影响。现在7月份都恢复正常。因为相比于6月份的台湾出口增长10%,日本增长12%,中国是下降,所以这不是国际市场的问题,而是国内问题。”

  在金柏松看来,7月份进口增长10 .9%,确实出乎意料。而余下几个月预计欧盟第三季度趋稳,四季度回升。美国下半年增长会比上半年快,所以中国对下半年外贸形势应持乐观态度,全年出口增速可以维持在10%左右。进口需求应该能够保持在8%-10%左右。“因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回暖,我们对中国外贸形势总体来看应是乐观的。”

  企业忙产品升级

  而南都记者采访出口企业发现,不少企业并未感觉到出口的暖意。东莞时进实业有限公司罗总经理对南都记者介绍说:公司主要经营五金、硅胶等厨房用品。今年以来出口形势都不太好,产能减少至少30%。“可能主要是其他出口大项目形势转好,拉高了出口数据。”他分析说,“广东电子商会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营业额在1000万-1亿之间,80%-90%都感叹今年外贸不好做。”

  对未来发展,他介绍说,现在公司在找新材料,进行产品升级,此外,也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从广东制造,变成广东创造。

  “7月份外贸回暖有季节性因素,此外中国产品在国际上依然有竞争力,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产品和产业升级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教授王健教授对南都记者指出。

  “而国六条提出的‘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及义乌发展打造外贸服务平台,通关无纸化等改革,对所有外贸企业的辐射效应,都仅仅是个开始,尚未产生普遍的影响力。目前,中国海关的监管方式,中国外贸的管理方式,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革,等海关报关流程真正简化了,退税政策和新型外贸形势相结合,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王健说。

  南都记者 辛灵 梁永建 实习生 陈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最高法院通报上海法官夜总会违纪违法案
  • 体育律师举报卡马乔及团队偷漏税 求严惩足协
  • 娱乐梦鸽:原告主动为李天一等手淫促成性交易
  • 财经法国医药巨头内部人自曝行贿500中国医生
  • 科技组图:盘点20大被时代抛弃的手机品牌
  • 博客王石:万科“不拿地王”原则未改变
  • 读书转折:蒋介石为何不敢再喊"反攻大陆"
  • 教育养个孩子多少钱:北京276万是个“传说”
  • 张卫星:全民对赌李克强总理
  • 水皮:在商言商的空间小吗
  • 陶冬:计划生育解禁在即
  • 谢作诗: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表现
  • 王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 沈建光:应告别稳健的货币政策
  • 姜汝祥: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关心宪政
  • 何亚福:精神分裂的计划生育
  • 黄鸣:职场如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