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祁京梅
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演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大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期步入中速增长阶段
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改善,结构的升级,增速减缓势在必行。二是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的低要素价格条件不复存在。三是市场需求不足问题凸现,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目前出口需求萎缩,消费需求徘徊不前,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演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许多国家都在探索经济发展的转型路径,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对既有版本的继承、发展和升级,是从外延型增长为主升级为内涵型增长为主的经济发展;是从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为主升级为技术推动型的经济发展;也是从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的速度型增长升级为内外需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是从高耗能、高污染升级为资源更有效利用、环境更好保护的经济发展。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升级版的核心任务是提升质量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比,引导企业向技术、品牌、质量、管理要效益,拓展生产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企业运营模式,推动经济以适当的速度,实现没有水分的健康增长。升级版的拉动力量是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的消费需求,将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增长点。升级版的科学引擎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服务业发展。升级版的重要支点是提高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升级版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完成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富裕和造福人民。升级版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基本养老和医疗、城乡低保和住房保障等体系,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型城镇化构筑经济持续发展新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要改变中国人的面貌和综合素质,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改变人的身份被限制的状况,最终打破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要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把农民先化成农民工,再将农民工化成市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在有些地区城镇化走偏路,主要是“化土地”,搞土地城镇化,搞房地产化,依旧把农民和市民、城乡进行分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改革,不是简单的城市投资建设。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城市软环境、公共服务的建设,以改善人的生活条件、优化生存环境为宗旨,要统筹推进均等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一种高效的城市运营体系。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重点,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
今后的城镇化建设重点:一是在特大城市周围兴起一批小城市。美国洛杉矶、加拿大蒙特利尔周围都有70个以上小城市,中国不可避免要走同样的道路,特大城市周围一定要建起一批小城市。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中部地区,兴起一批规模较大的新兴城市,以此为龙头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速和完善已有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城市功能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搞好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
服务业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新引擎
当今世界,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和彼此合作的热点,发达经济体在寻求再工业化、再制造化的同时,继续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也在弥补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服务业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义重大。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稳增长、调整优化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能过剩或供过于求,但服务产品却有许多领域供不应求,满足不了需求,一方面要提升商业流通业发展水平,扩大和引导商品消费;另一方面要增加服务业的有效供给,提高服务业水平,让巨大的内需潜力得以释放,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有效推进“新四化”的实现。做强研发、设计、营销等服务环节,可以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开发新一代信息产品,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推动信息化、扩大信息消费;增强交通、环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是建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服务业还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松绑”服务业是推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要求放开服务业管制,要求依法依规为服务业发展“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
体制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过去我们很好利用了资源红利、人口红利、加入世贸组织红利,现在这些红利在减退,要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需要寻找新的红利和动力。全面推进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可以创造并收获新的改革红利,支持经济持续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一是加快政府职能改革,建设透明、高效、服务型的政府。政府应从直接组织资源配置,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转向负责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居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为企业维护透明、公正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提供高效的执法维权服务。二是公共财政支出的改革。税制改革的关键是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要按照地方民生支出需要配比进行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加资产性和资源性的税收。三是金融系统实质性改革。银行系统的改革首先要强调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提高银行系统的运行效率。另一项重要改革是资本市场,股市改革必须标本兼治,完善制度建设。四是国有经济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应完全推向市场,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一视同仁,人员任免、薪酬待遇、经营管理完全市场化运作,脱离行政干预。五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保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
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地提出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重要的战略之举,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中国的生态问题十分严重。
快速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环保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生命比GDP更重要。我们是后发展国家,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吸取先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面对资源紧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形势,将保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常态化发展是题中之一,环境升级和生态文明升级也是中国经济升级的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