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50.1%创4个月新低,汇丰PMI终值降至48.2% 分类指数全线下降显经济疲弱
在金融市场流动性吃紧、政府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下,昨日公布的官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与汇丰PMI终值结束上月背离走势,双双回落,令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国家统计局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环比大幅下降0.7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最低水平。虽然数值仍位于临界点以上,但已经回落至代表制造业扩张与收缩的边缘,与今年2月的数据一同创下本年度最低值。
同日公布的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经过季节性调整后录得48.2%,不仅较上月下滑1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早前公布的48.3%的初值。
制造业PMI是一个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区别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月1日发布的PMI数据,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也被称为“民间PMI”,调查的样本主要是中小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后,包括昨日公布的PMI指数等先行指标以及早前公布的5月宏观数据均显示中国经济未见明显复苏迹象。同时在流动性紧张的潜在影响或逐步显现以及多家国家机构和投行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背景下,即将于7月15日出炉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更为逊色。
小型制造业企业PMI已连续15个月低于临界线
值得注意的是,6月官方PMI环比0.7个百分点的降幅,是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细看数据,构成官方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全线下降,其中,构成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环比降幅均超过了1%。而在全部12个分项指数中,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的环比回落幅度均超过2个百分点。
从需求层面看,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汇丰PMI新订单指数则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且6月中值降至47.6的9个月低位,双双暗示需求整体低迷。
制造业库存压力也在增加。数据显示,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回落0.2和0.4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下滑0.5个百分点,意味着库存仍处于量价齐跌的去库存阶段。在债务周期之下,企业的合意库存水平持续回落,补库存仍遥遥无期。
分析人士称,原材料价格持续明显下滑,有利于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但也凸显了生产领域的通缩压力。
官方PMI数据还显示,当前企业发展形势堪忧,大型企业PMI指数高于50%,为50.4%,不过,中、小型企业PMI指数低于50%,分别只有49.8%和48.9%。被调查企业中,新订单较上月减少的企业比重为24.2%,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生产量较上月减少的企业比重为22.5%,较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反映订单不足、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7%、45.4%和13.6%,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就业吃紧的局面仍在持续。官方PMI数据显示,6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8.7%,比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并已连续1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而汇丰PMI指数显示,中小企业的用工情况更为令人担忧:6月用工数量指标出现去年8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也是2009年初金融危机高峰期以来的最大降幅之一。
此外,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大幅下降。数据显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自4月以来,该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单月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小型制造业企业PMI已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线以下,需要密切关注。
对比历史数据,2005年以来9个年份的6月份制造业PMI中,只有2009年6月份比上月略高0.1个百分点,其他年份6月份PMI均低于上月。赵庆河据此认为,今年6月份制造业PMI回落也有一定季节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昨日称,当前经济增长出现某种程度的稳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和产量释放过快。今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供大于求的格局积累造成市场偏弱局面。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稳增长要立足于控制产能过快释放,保持供需基本均衡。
“钱荒”冲击尚未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引发市场剧烈震荡的“钱荒”可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令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前景更加不乐观。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在昨日公布的6月份PMI指数及各分项指数中尚没有得到体现。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尽管银行间市场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但这一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并且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包括融资成本上升、信贷增长放缓、经济预期走弱等方面。
“异常高的银行间利率,将从多个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上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说,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上升将带来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但数量关系目前难以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冲击下,原本依赖表外业务融资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或首先受到影响。
“随着一些影子银行活动的停滞或收缩,那些更加依赖于影子银行信贷的部门(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建筑业相关部门)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此外,严重依赖票据市场获取营运资金的民营和小型企业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汪涛指出。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昨日在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表示,2010年以来欧美普遍采取“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组合。而中国财政空间较大,同时基于对通胀及流动性过松的警惕,因而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组合来稳增长。
二季度GDP不容乐观
“钱荒”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或将从二季度的GDP数据上显见一二。
根据既定安排,7月9日起,包括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一系列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出炉。此外,7月15日召开的二季度宏观经济例行新闻发布会将公布二季度GDP以及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
在一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7%的低位后,中国经济不仅未有明显改善,最近包括5月宏观数据以及6月PMI等先行指标进一步显示经济复苏乏力,而在流动性紧张的潜在影响下,综合各家分析机构的观点,二季度经济可能更为逊色。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昨日指出,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这与多个重点行业(钢铁、水泥、机械等)产能过剩以及投资回报率下降相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预计,二季度季调后GDP环比与一季度基本持平约1.5%,二季度GDP实际增速约7.5%,较一季度低0.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一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速。
具体来看,中金公司将二季度GDP预测从原先7.7%下调至7.5%,全年GDP增速预测从7.7%下调至7.4%;高盛将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从7.8%下调至7.5%,并将2013年经济增速预测从7.8%下调至7.4%;一直颇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渣打则是将全年经济增速调降至7.7%。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