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差钱?有钱,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信贷资产变理财产品,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钱生钱” 监管层剑指空转
钱荒重创A股之深层探因
上周四,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缩减QE规模,甚至明年中期前后结束QE后,全球市场受挫。而在国内,许多中国人发现,被视为“暴利”、“不差钱”的商业银行,居然还会闹“钱荒”。昨天,蝴蝶效应继续显现,“钱荒”导效A股市场大幅下挫。
不过,中国真的面临“钱荒”吗?
钱荒,心慌!近日,原本财大气粗的银行竟然也闹起了“钱荒”,除了在银行间市场借起了“高利贷”,还发行了大量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记者采访发现,所谓“钱荒”背后,是近年来银行的过度扩张和资金结构性错配,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成了金融机构以钱生钱的“空手道”游戏。
“钱荒”来了?
中国银行业频现“手头紧”
6月20日可能会成为许多银行资金交易员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经常要提到的一天。当天,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30%,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暴涨578个基点,升至13.44%,创出年内高点。
在很多人看来不差钱的中国银行业,频现“手头紧”。“历史上只有四个时间段的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曾突破6%,但无论是上升的高度,还是持续时间的长度,都无法和这次相比。”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
银行咋办?
理财产品救场或面临更大风险
与之对应的是,进入6月下旬,各大银行“抢钱”进入白热化,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送大米、送油已是“小恩小惠”,甚至有银行“存100万元返现2万元,按100万元照给收益”。
“银行短期资金流动性突然紧张,只好用较高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口袋中的资金。”上海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说,“哪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基本就可以说明哪家银行最缺钱。”
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24日,沪深股市开盘即直线下挫,跌破2000点重回“1时代”。一些货币基金也遭遇十数亿元的巨量赎回。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还可能面临理财产品兑付压力。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报告指出,中国金融领域持续的流动性紧张可能会使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的能力受到制约。在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届时银行资金面又将迎来考验。巴克莱银行表示,中国短期利率很可能会在后续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位,而这很可能将导致一部分小型金融机构出现违约风险。一部分中小型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增加,在同业业务上表现的激进,可能会面临更大风险。(相关新闻详见B13版)
什么原因?
多重因素效力叠加导致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与以往历次银行体系资金紧张所不同,本轮“钱荒”很难找出一个主因。事实上,这轮“钱荒”正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效力叠加的结果,而最终的推力来自央行的“按兵不动”。
“这其中既有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异动的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机构疏于流动性管理的内部因素;既有外管局、银监会政策收紧和监管加强的偶发性因素,也有季末银行考核时点来临等周期性因素,可谓重重因素叠加所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说以上因素是金融机构事先可预知的,那么央行对流动性调控的新变化则让不少金融机构始料未及,它成为将“钱荒”推至顶点的最后一股力量。
“都以为央行会通过逆回购甚至下调准备金率放松货币,因而在资金原本很紧张的情况下,一些银行还在6月上旬进行了超规模信贷投放,结果导致头寸的明显减少,无疑加剧了‘钱荒’现象。”连平说。
真的缺钱?
“钱荒”只是结构性问题
然而,银行真的缺钱吗?让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过去20多天里出现的“钱荒”现象,居然是在全球货币供应量最多的国家里上演。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市场其实并不缺钱。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存量达104万亿元。
“在中国这样一个储蓄率如此高的国家,银行居然缺钱,只能说这并不是总量上的‘钱荒’。”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微博]看来,中国的资金在总量上并不荒,“钱荒”是个结构性问题。
多位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隔夜30%的价格,显然不是银行间市场的真实反应,市场并没有缺钱到这个程度。”
纵深
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空转
监管层已不能容忍
“内地银行业当前出现的‘钱荒’现象,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集中爆发的表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说。
“之所以出现银行缺钱现象,核心问题是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空转,并到了监管层不能容忍的程度。”金融专家赵庆明[微博]认为,今年以来,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经济反而不温不火,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据了解,央行之所以不救市,对准的就是资金空转。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7.1万亿元,信托产品7.47万亿元,保险资产7.4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1.89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却是‘虚胖’,并没有真正创造社会财富。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润,把资金引向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银行信贷资产变成了“理财产品”、“信托”、“券商资产管理”等,轻松逃避了监管。银行为了利润就可以进一步放大杠杆,疯狂搞同业拆借,拼命发理财产品,乐此不疲地搞资金池,肆无忌惮玩短债长投等“走钢丝”游戏。
“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会将银行资金转向信托市场,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而信托资金在层层杠杆后又会大量进入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融资越来越困难。
“银行依靠垄断牌照,联合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玩起了‘空手道’,他们各自在这一融资链条上切取蛋糕,坐享丰厚利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微博]说,“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左手倒右手,却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钱荒”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金融的“异化”: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这套“金融空手道”的危害不容忽视,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不仅提高了中国实体经济经营者的融资成本,也使风险不断积聚。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