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2.1%,较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3月CPI再度回落至“2时代”,表明通胀仍温和可控。但PPI连续13个月负增长,3月份跌幅进一步扩大,显示经济增长虽回升但尚不稳固。对此,分析人士预计,宏观政策总体上将保持稳定,主要通过结构性工具进行针对性调控。⊙记者 梁敏 ○编辑 衡道庆
CPI大幅回落通胀无忧
食品价格回落是拉低3月份CPI涨幅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9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在CPI中占比较重,3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31个百分点。
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回落,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最近六周猪肉价格累计回落幅度超过10%。
日前,记者也从发改委了解到,自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截至目前已连续4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为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发改委已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表示,“禽流感对肉类价格波动有一定影响,可能进而影响短期CPI表现,但由于各类食品之间的需求在短期内具有替代性,如肉禽类、蛋类可被水产品、蔬菜等替代,总体来看,短期内CPI同比涨幅受到的影响有限,并不会改变全年CPI温和上行的态势。”
王宇雯认为,在国内需求企稳回升、资源品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预计CPI同比涨幅从4月份开始将呈缓步上升趋势。但考虑到年内经济增速只是温和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及前期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等因素,今年物价上涨将总体可控,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有望实现。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也指出,现阶段经济属于“弱回升”,在此时期形成新一轮通胀可能性较小。
经济复苏力度仍偏弱
昨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3月份PPI同比下降1.9%,环比持平。这是PPI同比连续13个月负增长,并且3月份跌幅较2月份进一步扩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称,PPI疲弱决定了CPI中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小,预示着今年的通胀压力不大。同时,PPI走势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工业生产增速的影响,当前PPI回升乏力,也直接反映总需求扩张动力不强。
据悉,国家统计局将于15日公布一季度GDP,以及3月投资、消费和生产数据。市场普遍预计,自去年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料将继续反弹至8%左右,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回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工业品价格回升乏力,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加上宏观经济先行指标PMI传递出的信息,表明经济处在弱复苏态势。
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就表示,目前投资仍存在下行风险,从出口来看,今年1-2月中国出口大幅反弹,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3.6%,这一增速未来很难保持。因此,如果未来投资和出口增速下降,有可能带来的经济下行的波动需要警惕。
货币政策将回归中性
针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通胀温和,经济增长回升且不够稳固,尚未到加息的时机;预计央行将更为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以增强灵活应变和相机抉择的能力,利率和准备金率的使用则较为谨慎。
申银万国[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宏观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定,“去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的基调下实际上是偏宽松,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真正回归中性。现在还看不到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的可能。”
央行此前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曾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