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上海9月18日电(记者有之炘)美联储提前推出的QE3,中国经济界高度关注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目前国内应对QE3的宏观政策以稳定为基调。
有分析认为,QE3搅乱了中国货币政策,并会推高人民币币值,继而影响中国的出口。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对此表示,QE3会推高人民币币值,如果人民币在QE3之后强化升势,有利于吸引全球资本流入,有利于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虽然对中国的出口有一定影响,但美国市场心态因QE3而有所改变,美国作为外部市场的购买力得到释放,对中国的出口只会有利。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煜辉(微博)认为,美国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货币和国际金融基础,而在真实需求方面,则很大程度拜赐于中国大规模加杠杆进行基本建设所产生的对于大宗商品进口的巨大需求。中国经济已经确立进入了总需求收缩的结构调整路径,只要短期政策不再出现反复,过去一个多月由情绪和预期推动的大宗商品上涨难以持续。跨境资本流动趋势是由相关经济体中长期因素所决定。
国内货币政策基金紧是松也再出争议。市场参与者对于中国的看法似乎分化为两大阵营:一部分人对中国近期宣布的大规模投资项目所振奋;另一部分人期待政府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政策刺激增长。
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当前的经济低迷是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造成的。目前中国经济仍在创造就业岗位,通胀已开始回升。然而,经济活动指标、产出缺口测定和库存数据均表明经济仍在走低,其中近期的出口疲软成最大拖累因素。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已出台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一揽子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公布了大规模投资项目,同时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大多是未来3-8年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很少项目有具体的融资方案。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一直都很不情愿放松经济政策。
截至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虽已连降多次,但仍是2007年以来的高位。部分人士担心,一旦货币宽松,经济稳住甚至上行了,但通胀也加剧了。如果不稳持货币政策,以后可能就更加被动了。在此基调下,国内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经济“稳增长”,特别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防范金融风险,防止通胀重临。(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