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王宇、王子微)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与此同时,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达到3.5%,创出34个月新低。在物价反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政策调控如何抉择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尤其是7月、8月份以来农副产品价格涨幅明显。考虑到经济仍有下行的趋势,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将处于左右为难的‘观望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认为。
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逐月走低,极大缓解了过去两年来形成的通胀压力,同时也为宏观调控创造了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就在5月、6月、7月三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一次下调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不过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几个月物价仍会有小幅走高的可能,价格的新变化或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下一步货币宽松的力度和节奏。
根据商务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以来,受极端天气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食品价格连续上涨,目前已经回到3月份的年内高位,并且食用农产品价格已连续6周上涨。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也连续数周出现反弹,进入9月以来,鸡蛋价格也再次冲高。此外,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等因素的影响,非食品价格同比与上月相比继续小幅上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未来需关注包括油价上涨、国际粮价走高、猪肉价格因双节因素上涨等导致的新涨价因素回升推高CPI走势,全年CPI将维持同比上涨2.8%左右。“需要关注的是,根据物价运行的规律,明年物价可能又将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报告指出。
较过去几个月相比,当前物价的反弹无疑挤压了货币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目前稳增长压力尤甚,货币调控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央行如何出招备受市场关注。
“从7月和8月份国内经济表现来看,由于稳增长政策没有继续加力,市场谨慎观望情绪渐浓,经济仍可能维持在低位徘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的数据,8月份制造业PMI更是跌破枯荣线,创下9个月新低,同时,8月份钢铁行业PMI也创下了2008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显示当前经济仍在下行过程中。
“如果未来几个月物价继续反弹,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但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的需要来看,也不完全排除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但预计不会持续大幅降息。”连平指出。
而在流动性调控方面记者注意到,自二季度以来市场上的降准预期虽从未消散但却屡屡落空,替代降准操作的是央行连续11周的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相比准备金率的下调,逆回购已成为当前央行最为倚重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用逆回购来部分替代降准作为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在短期内具有一定优势。鉴于降准可能会释放出货币政策松动的信号,为了防范通胀和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下一阶段继续实施逆回购的可能性较大。”郭田勇说。
而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看来,在未来半年的时间里,货币政策极有可能处于较长时间的空窗期,破解政策两难还需制度方面的改革来破题。
“扩大内需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所在,但居民潜在消费力并非是靠短期经济政策变化可激发出来的,只能通过重大制度改革来实现。比如靠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收入分配制度、教育制度、政府职能重新调整等重大制度改革才能激发出来。”易宪容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