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正文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层面最高决策会议,会议通过回顾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得失,展望未来经济趋势,确定未来一年的政策总基调,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进入2008年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剧变,经济基调由年初的“防通胀、防过热”变成年中的“保增长、控通胀”,再到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那么,在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结构调整压力空前的2009年底,宏观经济政策又将如何定调?
热点:“低碳”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平衡“保增长”与“调结构”?
对于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人们普遍认为这对中国经济明年走向意义重大。中国经济能否在明年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将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全球经济的走向。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中国在2008年碳排放量达60多亿吨,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IEA同时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碳排放平均增速2.7%,居全球首位。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则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把“双刃剑”要求决策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之间必须做出必要合理的平衡。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把重点放在调结构上,预计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其中对行业的支持将转向为消费以及新兴低碳经济,这意味着明年将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最关键的一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杨志教授认为,“中国向绿色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的模式都会带来较大的约束力或冲击。”
作为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领域的专家,杨志教授已经受邀出席本月初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被称为“将决定地球未来的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
“无论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不可避免地将令中国承受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还是国内自身的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铁刚教授指出,“低碳经济涵盖的新产业,无疑也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后来居上的关键点,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指导纲领,同样是低碳经济在中国生根发芽的理论基础。”
上周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际上,去年底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以4万亿投资为例,资金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生态保护、自主创新和科教文卫的硬件设施等七个方面。为优化产业结构,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提出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现实的转型困难是巨大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较大污染,始终是政府着力解决而无法短期多要素共振的难题。确保既定的GDP目标实现来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恐怕也是政府一定时期的重要手段。中国经济速度和质量有机共存,关乎中国经济的长期利益,而目前形成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存在矛盾。
“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共同制定中国低碳经济的相关指导政策,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确认,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无疑将是受益者。”杨志预计,“低碳经济相关产业起步初期运转成本高企,需要政府财政补贴和划拨科研经费,加大这方面的支出。”
“中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日益明显,遭遇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必须动用综合手段,上升到立法和国家层面。”张铁刚进一步指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应该增加环境考核的硬性指标,标准可以先低后高,但量化约束刻不容缓。要做好能源替代和优势能源的转换工作,在现实的困境中,走出兼顾效率和环境的道路。从政府掌控的重要的经济基础性行业入手,大力推动新的低碳技术,同时引导社会资本的全面介入,培养全民的低碳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马红雨)
焦点:总体不会变化强调灵活调整
2010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怎样?继续保持目前的走向,还是微调,或者转向?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总体上来说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可能会灵活调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总体基调变化不会太大。由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松型政策,尤其是政府投资的推动,经济自身增长的动力尚不稳固,因此2010年总体基调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即仍然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他同时指出,政策重点将转向调结构。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政策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的灵活性会明显增加,为防过热或者保增长预留空间。二是政策的力度会相应地调整。为了提前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信贷投放会比今年明显收紧。三是经济工作着力点会从量转向质,调结构将成为重点。政治局会议并没有明确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关系。
“以我的评估来看,由于可以通过调结构来保增长,同时调结构也可以防止通过平衡供求关系来控制通货膨胀,因此就2010年的三个工作目标来看,保增长重要性下降,防通胀可能还不能下重手,唯有调结构才是真正的抓手。”李慧勇表示,调结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三个方面。需求结构重点是民间投资和消费,产业结构重点是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结构则是体现在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上。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表示,当投资者将关注的焦点从政策博弈与信贷规模转向企业利润的真实增长上的时候,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将是一个可以获取稳定收益的资本市场。
“此局面的形成的要件有二,一是市场的自我修复水平达到了就业持续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的目标,二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魏凤春说,2010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有当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核心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能够稳定增长的时候,刺激政策才会退出。经济的暂时回暖并不能保证这种向好局面的稳定,政府不能也不敢轻易言退,扩张性的政策至少将会持续到第二季度。”
“2010年的扩张与2009年的扩张显然有着本质的不同。沉疴用猛药,是不得已而为之,政府投资强力拉升经济之举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当强心针用过之后,经济体的真正恢复是需要标本兼治的。”他同时表示。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明年估计还是会维稳,保持稳定,至少上半年不会有变。“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可能会灵活调整。”
他同时表示,宏观政策定调不太合适,因为一年的时候比较长,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其实是短期政策,要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的状况确定调控方向。比如2008 年确定的是适度从紧,但是四季度的时候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马上改变了定调。“所以总体而言我不赞成给这种短期的调控政策定一个长期的基调,但是每年开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可能会定一个基调,我认为用维稳相对合适。”(朱宝琛)
看点:房地产刺激政策“止续之迷”或将揭晓
市场对于楼市优惠政策“去留”的猜测,最早始于金秋十月,彼时的舆论风向成为影响甚至左右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现在,这个让各方争论、纠结不休的重大不确定性,有望“拨云见日”变得明朗和清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近日说,现行房地产优惠是续是停,将取决于很快就要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前国家各相关部门还未就此制定明确意见。
事实上,金融危机以来,大概没有一个政策的出台,能像房地产扶持政策一样,对提振宏观经济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也不会有一个经济政策的“止续”命运,能像现在的楼市优惠政策一样,如此强烈而普遍地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此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曾对媒体表示,鉴于目前经济回暖、房地产市场向好的形势,楼市优惠政策有可能在年底到期后终止。他说,从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报告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达到7.7%,今年经济“保八”已不成问题。
不过,对于优惠政策的走向,齐骥的表态更为谨慎。他认为,优惠政策能否“延期”,主要还是看大的经济环境,虽然经济已经企稳回暖,但是基础还不稳固。他说,从遏制下滑到真正健康的“复苏”,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的。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李慧勇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末提出的一系列房地产刺激政策属于短期应急政策。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在特殊时期的“保增长”任务已经完成,这些购房优惠措施在年底到期后可以结束。他同时强调说,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明年也没有必要在房地产开发环节再推出新的刺激方案。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的重要支撑点,在此次应对金融危机进程中,它还充分发挥了稳定经济信心的“定心丸”作用。
一方面,中国的国情决定经济要靠投资拉动,而房地产投资约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5%,这就意味着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即可保证至少四分之一的投资马力;另一方面,房地产消费资金量大,买房子还能带动下游的家电、装修等消费行业。
按照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说法就是,“房地产行业非常重要,它拉动50多个行业,上游拉动钢铁、建材,下游拉动家用电器,甚至可以一直拉到窗帘、纺织品,所以它的拉动力很强。从整个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以消费为主拉动经济来讲,这个行业非常重要。”
姚景源还认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是居住指标,从这个层面来讲房地产业也非常重要。
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在提振信心的目的实现后,应当致力于和谐的复苏:一种产业结构均衡化的经济,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经济,还要致力于平衡和协调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则表示,优惠政策的结束应该不会搞“一刀切”或者“急刹车”。政府不会让已经有所起色的楼市重新陷入低迷之中,因此优惠政策将会“有收有放”。
李慧勇也表示,应该区别对待房地产优惠政策。在房地产消费环节,我们还是应该鼓励的,比如银行的房贷优惠利率还是可以继续实施的。
最新的数据显示,尽管近段时间有关于房地产优惠政策年底会结束的声音越来越强,但是一手房成交量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放量增长。分析人士对此称,真正决定消费者购房行为的还是合理的房价,如今畸高的房价阻挡了人们的购买行为。所以,还需要提出一些合理的措施稳定房价。
“只有促进购房者对房地产的真正消费,而不是投资和投机行为,才能真正从消费层面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他最后强调说。(李木子)
亮点:区域经济将成明年
拉动经济增长“重头戏”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今年批复的第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区域经济为何受到如此重视?昨天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央政府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以搞活经济,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将成为明年的“重头戏”。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表示,此次获批的发展规划是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点,山东的发展不是单个省份的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经逐步实现工业化,现在到达后工业化时期。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要想成功得实现对接,关键在于山东地区的发展。黄河三角洲以山东地区为代表,山东还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可以说发展还较为落后,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洼地。只有山东地区实现了发展,那么东部一体化才能最终完成,整个东部地区的发展也将上一个台阶。《规划》的获批将带动山东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无论是制造业、商贸金融如物流、交通、旅游等等都将受益。
联合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宏表示,此次规划主要针对山东等9个区域,包括淄博、烟台、东营等地区的发展,这些地区处于黄河入海口的特殊区域。规划还特意提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提出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要注重环保,这是符合当地特色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规划。山东等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利用这一资源禀赋并结合生态发展,相信当地的很多产业都将受益。如生态农业相关上市公司,山东地区就有7-8家的生产基地。包括化工行业、纺织业、医药业、食品饮料在当地都具备很多优势,相关的上市公司都有生产基地。同时,房地产也将成为热点。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态环保指标实现达标的要求下,如化工等行业可能面临成本的升高。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增表示,总体来说,山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环渤海地区以天津为中心,山东、辽东半岛成其两翼,因此为了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山东地区需要深度的挖掘。山东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区域优势良好,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除了上述刚获批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外,国务院先后还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规划,累加起来,截止到目前我国今年已经批复了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对此,刘国宏表示,中国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地缘优势、政府投入不同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协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如上海、北京等中国主要城市的发展已经达到一种极限,相反如一些欠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产业转移的基础。因此,通过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转移对于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空间巨大。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将陆续出台。
魏凤春也表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和地方齐心协力抗风险。中央也扩大地方的权力,希望其发挥特长来实现拉动经济的发展。李文增也表示,今年我国区域经济如此受重视,相信在明年会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