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转换的序幕,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一年后,金融风暴洗礼的大地上,已经依稀可见令人欣喜的复苏“绿芽”,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更是引人注目。
“未来十年哪个国家会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刚刚落幕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场近百人参加的投票中,中国得了67票,除中国以外的亚洲19票,北美5票。
这个投票结果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中国的出色表现使其全球影响力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认为,在经过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国所占比重基本维持不变,欧洲和日本比重会下降,而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所占比重将上升。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9%,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20%。今年上半年,中国的GDP增长7.1%,这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旧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无疑格外引人注目。
“亚洲将在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增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明显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增长驱动力之一。亚洲开发银行有一个预测,2040年之前全球四大主要经济体中有三个将在亚洲,也就是中国、印度和日本,会为全球的增长作出很大的贡献。”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赵晓宇说。
赵晓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力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一份新亚洲领军者全球调查报告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在2020年前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地区。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一年间,更具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G20)走上历史前台。从G20华盛顿峰会到伦敦峰会,再到即将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参与解决全球性议题的角色日益增多。今年6月,“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领导人齐聚莫斯科,呼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机构和联合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集体呼吁寻找美元储备的替代方案,还是为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致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迈开新步伐。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先后同韩国、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同意购买约合5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
人民币要想真正成为国际性货币,无疑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后,正是全球金融版图酝酿巨变的一个表征。
尽管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不断扩大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分量,但世界经济对欧美国家的依赖不可能一夕改变。不过,人们可以期待,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将不再是危机之前的那个世界。大到全球格局、发展方式,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危机周年各国态势
中国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1%。
美国经济止住下跌态势,今年二季度跌幅同比缩小了1%;制造业在18个月以来首次实现增长。
日本同期GDP在时隔五个季度后也再次出现增长。
欧元区同期GDP降幅缩小,欧盟发言人称“比想象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