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遇冷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 18:47  南方日报

  说遇冷为时尚早 退税难成为瓶颈

  “我刚刚从合肥回来,工行总行组织了与东盟主要商业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研讨会,这些银行都表示出对这项业务的兴趣,而且大多都认为此项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胡晔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一谈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立刻神采飞扬。

  在广东省丝绸集团财会部部长张远标的办公室,这位一直参与试点相关工作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刚刚广东国税部门还向他征求意见,了解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计划向国家税务部门反映。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积极筹备,计划在港澳和东盟地区大力宣传和推广人民币结算业务。

  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下简称“试点业务”)首批试点,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四地市在7月初率先启动。与启动当天各方热情高涨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运作两个月来,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十分有限。一时间,“试点遇冷”的声音不断出现。

  但本报记者日前兵分四路,从企业、银行、专家和政府部门等渠道获悉,试点业务其实外冷内热,业务总量小表象背后暗流涌动。9月3日,东莞、深圳市各完成了本地区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业务,企业最担心的退税问题找到通道;9月9日,中央政府首次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际化再度迈出坚实一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的好戏还在后头。

  ■企业样本等细则完善等范围扩大

  广东省丝绸集团是广东第一批跨境贸易试点企业中的重点企业,不过,在试点正式启动的2个月里,该集团只进行了4单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交易,共计693万元人民币,其中信用证2单,汇款2单。4单交易均在香港客户之间完成。

  省丝绸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表示,在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商品仍缺乏议价能力,而采用人民币结算,则将汇率风险变相转移至外商身上,“这需要时间,让双方有个认识的过程。”蔡高声说。

  张远标从去年央行等部门进行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调研时就作为企业代表参与调研座谈,并在试点正式进行后,也一直经办该集团的人民币结算。

  在张远标看来,他并不担心目前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遇冷的情况,他认为:“目前试点只是刚开始,在各部门的细则未完善前,企业自然也难有比较热烈的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本身是愿意的,这是有绝对的潜在需求的。”

  张远标进一步解释,目前首要的原因是此前包括退税细则未出台,而目前,海关方面的细则也仍未出台,其次的原因是该集团的大部分货物销往欧美,欧美并不在试点范围内,而实际上,考虑到汇率风险,欧美客商也暂时未能广泛接受人民币结算。

  张远标表示,在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刚开始时,就有客户主动要求以人民币进行交易,“这说明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是存在需求的”,但考虑到相关配套细则未完善,难以预测成本,省丝绸集团仍选用传统的美元结算。“虽然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只是币别的不同,不会影响到实质,但在当时税务部门对出口退税的操作细则未出台的背景下,我们无法对成本进行预测。”张远标说。

  ■银行说法“遇冷”是新业务发展正常过程

  记者调查获悉,办理试点业务的国内商业银行中,工行广东省分行是大户。据工行透露,截至8月31日,广东工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笔数9笔,金额1976万元人民币,占当地市场份额超过七成。针对目前试点业务中的热点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工行广东省分行分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副行长胡晔。

  记者:与一开始的铺天盖地的热捧宣传不同,目前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实施过程中遇冷,您怎么看呢?

  胡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项业务的确有利于企业发展。随着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此项业务必然有广阔的前景。不仅我们这样认为,境外同业也有相同的看法。任何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都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实际情况来看,此项业务是逐渐增长的,只是量上没有人们想象的多。相信随着试点企业进一步增多,尤其是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较多的企业的加入,此项业务必然有大幅度的增长。

  记者:目前采用该业务的企业暂时还不太活跃,您认为在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过程中遇到什么了困难呢?

  胡晔:的确,现在的企业还不算太活跃。推广的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项业务目前遇到的一些困难,原因主要有四点:

  首先,业务试点的主要地区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虽然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可以帮助国内企业降低外汇风险,但是对于转口贸易商来说,他们仍面临着与国外交易对手的汇率风险。同时,企业要采用新的结算模式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与交易对手的新谈判成本。

  其次,由于人民币目前还不能自由兑换,香港企业拿着大量的人民币,而运用途径相对较少,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性,继而降低了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

  其三,之前一些具体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一些企业产生了担忧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随着最近出口退税等配套政策的出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其四,多年来企业习惯于原有的外汇贸易结算模式,对相应的政策和操作程序也较熟,改变后会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以及产生企业制度流程再造的成本,也会遇到在业务开展初期量上还不够大。

  ■专家探因境外人民币流通不畅让外商难“热”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近日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暂时遇冷问题,在广东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梅新育对随行的本报记者强调,一个地方对人民币接受的程度与贸易商是否愿意以人民币结算是两回事。梅新育表示,一个地方是否愿意以人民币结算,关键有三点:一是贸易伙伴是否接受;第二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第三是畅顺的人民币投放和回流渠道。而第三条,则是我国政府正在努力的事情。

  梅新育表示,贸易是双方的事情,但境外客户目前仍难以获得人民币,是人民币跨境贸易能否迈出更远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今年4月,我国央行先后与亚、欧、南美多国签署了6500亿元人民币互换协议。我国以此输出人民币,进口国以此支付给中国企业。但梅新育表示,如何将这些人民币从各国的央行流到贸易商手中,中间的兑换过程是关键。

  梅新育也指出,此外,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等国,其民间就有许多零散的人民币分布,但如何集中来进行跨境贸易?这显然也需要通过当地的商业银行。

  张远标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表示,虽然我国与多国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但这些人民币并未流入客户手中。由于目前国外的人民币储量不多,国外客户难以筹集大笔人民币与我国企业结算。

  梅新育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人民币进行推广。若太长时间无法推广,将一方面挫伤我国企业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作为结算工具的信誉和信心。”

  ■政策动态

  退税有点“乱”

  待政策再出手

  某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相关人士透露,根据银行的调查,目前企业客户对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都很有兴趣和需求,但是由于相关的配套细则如税收、出口海关等没有完全落实,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出口退税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是有理有据,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很难说得清,甚至对以后的出口退税都有影响,因此,现在很多人都还不敢做。”该人士透露。

  随着8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事项通知》,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的出口退税手续,一系列的配套操作细则将会陆续出台。9月3日,广东东莞、深圳市各完成了本地区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业务。但据了解,目前试点地区基层海关做法不一,推广难度依然很大。

  税务总局通知指出,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但应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以及相关政策有了明确的办理细则。

  但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为止,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细则仍未出台。

  据了解,企业在报关时,是否需要核销单是焦点问题。而由于至今未出细则,海关二级关的可操作性被大大减弱。据了解,在央行调研时,对于海关方面是否需要出台相关细则的看法是,由于海关本身就可以人民币报关,因此并不要求海关出台操作细则。

  海关广东分署一位官员表示:“虽然目前海关可以人民币报关,但这与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报关是两回事,具体的、针对的操作细则未出来之前,基层关难以操作。”

  该人士表示,“目前在基层海关对以人民币结算不知道如何操作。对于报核销单问题,有的二级关可不报,有的二级关则规定不让报。显然,在技术问题未解决前,企业操作困难,自然选择的频率就会少。”

  专题策划 姜玉龙 统筹 贾肖明 撰文本报记者 黄颖川 黄倩蔚 贾肖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