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背景材料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 22:05  深圳政府在线

  (一) 基本信息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批准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颇具规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深圳GDP达到7807亿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达到1315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三位;出口总额1797.2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6%,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最近三年,深圳在有关机构关于两岸四地的200个地级以上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都居内地城市第一位。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深圳已经形成陆、海、空、铁和地铁互联互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全市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深圳港连续11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已开通国内航线137条,国际航线36条,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7年位居内地机场第四。等级公路总里程已达2000多公里,2011年地铁总里程将达到180公里,相当于香港地铁长度的两倍。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先后获得国际建筑协会亚洲首个城市规划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保护“全球500佳”、“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自主创新成效突出。2008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148.17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比重59.1%。全市专利申请量已达到3624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875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接近全国的一半,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

  对国家作出重要贡献。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累计上缴中央财政的税收达10367.7亿元,其中2008年就上缴中央财政2029亿元。深圳对口扶贫支出累计超过100亿元,2008年就达到17.3亿元。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深圳捐款合计超过18亿元,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二)核心信息

  《总体方案》的基本框架由总体要求、改革举措、组织实施三大板块共八大部分构成,共约九千字。《总体方案》涵盖领域广,涉及内容多,强调了综合性、配套性和系统性。在总体安排上,既整体谋划又突出重点,既创新突破又力求规范,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总体上看,《总体方案》通篇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的时期对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期望;二是反映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的基本思路;三是明确了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四是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

  《总体方案》提出,下一步深圳市的改革将在六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推进城市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用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严格依法行政,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二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和财税、金融、土地、投融资等制度,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文化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是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完善创新服务体制和人才管理体制,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五是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主动应对开放风险,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六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的综合管理机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适应经济增长的生态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国务院批准《总体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有利于深圳市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二是有利于深圳市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珠三角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三是有利于深圳市更好地承担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作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四是有利于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促进粤港澳地区共同繁荣稳定,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三)关注信息

  关于深圳的目标定位。《总体方案》提出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争当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主创新的领先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粤港澳合作的先导区、法治建设的模范区,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目标定位。深圳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定位,1990年提出综合性经济特区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1995年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2000年提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世界园林式花园城市、社会主义法制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2005年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等定位。这次新的定位涵盖了过去所有内容,又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关于“四个先行先试”。《总体方案》提出了“四个先行先试”的改革基本思路。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四是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这次从国家层面赋予深圳市“四个先行先试”,为深圳市今后的改革探索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深圳市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关于金融改革创新。深圳金融改革创新将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在深圳设立创业板。二是探索在深圳设立本外币债券市场。三是大力发展期货交易。四是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机构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创新金融品种和经营模式。五是积极探索房地产、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证券化。六是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七是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八是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中小银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九是探索建立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模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是深圳事业单位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七个专项,已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深圳市政府正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配套,力求有所突破,取得成效。目前,法定机构试点单位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已由有关部门报市法制办正式进入政府规章立法程序。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市高技能公共人才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的理事会章程(草案)已经批复,市劳动保障局和市高训中心正在积极组建理事会,即将正式运作。市属财政经费供给方式改革采取分步推进方式,市编办已就高校、城管、文化等系统的25家第一批试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进行了梳理,初步审核意见已报市编委会初审,待按程序最终审定后,即可转由财政部门按以事定费原则核定单位年度预算。关于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岗位等级管理和绩效管理改革,市编办在机构编制管理实际工作中,已不再确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待遇,而改为核定最高行政管理岗位等级,并已重新审定了第一批3个系统25家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比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