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上海稳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试点,并发挥保险业管理和后援服务中心的作用
【《财经网》上海专稿/记者 季敏华】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可将上海建成保险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5月15日参加“2009陆家嘴论坛”时表示。
吴定富说,“上海拥有实力雄厚的保险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保险机构和竞争比较规范的保险市场,有利于建成保险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上海有保险公司法人机构37家,占全国保险公司总数的30.80%。吴定富认为,机构的集聚也为上海发挥保险业管理和后援服务中心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吴定富表示将在上海稳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试点。这将得益于上海金融机构密集并设有证券和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因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国有五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五家再保险公司设在上海。
但吴定富也指出,“保险的创新不能脱离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创新应该与我国保险机构的技术水平、管控能力相适应,与我国保险监管的完善程度相适应。”
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的航运方面,吴定富指出,上海的综合保险服务能力与国际成熟的航运中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必须不断提升航运保险事业整体发展的水平。
针对上海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吴定富指出,上海开展个人税收养老保险产品的试点,对中国完善养老保险体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此外,保险业还要服务于上海经济建设,并随着保险资金的积累和投资渠道的拓宽,为该市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吴定富透露,目前保险资金已经投资了上海世博园区等项目。
上海2008年的保险业数据显示,当年保费收入达600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40%。吴定富指出,全球的平均水平是8%,这意味着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譬如,纽约、中国香港等国际大都市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目前,上海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
针对影响延续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吴定富介绍了近期中国保险业所做的工作,包括对风险进行彻底排查,摸清风险隐患,做好压力测试;对主要的风险点做了防范预案,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风险的工具箱;完善和改进保险监管,全面推行分类监管制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化解风险苗头。
据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以来个别的外资寿险公司出现了集中退保的问题,少数公司偿付能力有所下降,保监会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了风险的蔓延和扩大。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险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经营稳定、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吴定富表示。
不过对于此次危机,吴定富还是强调,保险业发展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发挥保障功能和融资功能;保险经营不能背离稳健经营的规律,应该从制度上提高保险经营的风险管控能力,避免企业内部的错误激励和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保险监管不能偏离防风险、促发展、保护被保险人的目标,应该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监管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