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人民币跨境结算一箭双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20:54  CCTV《经济信息联播》

  继内地与香港有关人民币结算的方案完成之后,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在上海和广州等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意味着,人民币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除了确定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共5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外,国务院还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发布有关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据了解,包括交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等中资银行,以及汇丰等外资银行,都在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做准备。

  国家信息中心  高辉清:“由于国际环境变化这么大,使得我们的外贸出口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用人民币结算的话,对企业来说它基本上就可以避开这个风险,第二个它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从区域发展来讲,这种制度就有利于使得我们地区经济一体化团结得更紧密一些。”

  银行业人士表示,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程序改变并不繁琐,只是从采用美元信用证转为采用人民币信用证。真正的变化在于境内外银行之间的后台结算部分。

  人民币结算可规避企业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绝大部分都是以美元结算。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元大幅波动,也给我国进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不少企业表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为他们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外贸优势行业,此前由于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尤其是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减少,纺织行业经营出现困难。而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美元表现并不稳定。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纺织行业来说应该说是重大利好。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 孙淮滨:“这个政策出台,对我们出口的纺织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去年我们在出口方面,上半年我们跟美元之间,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下半年对欧元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孙淮滨给记者算了笔帐,如果一家国内企业想从境外进口价值50万美元的货物,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如果按照这个汇率计算企业应该付出的人民币是340万元人民币;但一般货款都是等到10天后对方货物运到时才支付,这个时候汇率已经变成了1:6.85,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美元升值了,境内企业最终支付的其实是342.5万元,比原来增加了2.5万元。孙淮滨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汇市极为动荡的2008年,不少企业深受其害。不过,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话,就不涉及汇率波动的问题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 孙淮滨:“因为现在汇率变化确实让我们出口企业很难预计,我们企业好不容易创汇获得一些收入,却由于汇率的波动而损失掉了,这个是非常可惜的,2144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我想减少了环节和程序,对企业肯定是有益的事。”

  当然,人民币结算受益的不止纺织等外贸行业,所有母公司在境内,但在海外也有投资的中资企业都是受益者。因为今后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而不用再进行汇率换算,遭受汇率风险。

  专家:人民币跨境结算“一箭双雕”

  对于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专家认为,这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拉动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欧元之父”蒙代尔的学生,长期从事国际金融研究的向松祚告诉记者,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第一步。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向松祚:“因为你一个货币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或区域货币,你一定要参与贸易的结算,参与金融的结算。只有你参与贸易的结算、金融的结算,随着量逐步增加,那很多国家,它就愿意把人民币作为部分的储备货币。”

  随着参与结算的量越来越大,人民币在各国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也会增加,这样人民币就逐步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这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

  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货币波动比较大,同时有部分国家也因缺乏美元而抑制了贸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在跟我国贸易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人民币结算,就可以马上启动贸易活动,这也为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提供了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向松祚:“它的企业就可以借到人民币,通过人民币在我们中国来买东西,对推动我们中国经济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