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声音升级剑指金融秩序话语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10:51  南方日报

  从周小川到王岐山从“创建超主权货币”到“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也许,在后代的经济史学者眼里,2009年的G20峰会,又会是世界金融变迁路上的一道分水岭。

  继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提议创建“超主权货币储备体系”之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应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应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金融体系的地位。中国的主张受到诸多新兴国家的赞同。

   中国声音升级

  □周小川: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

  □王岐山: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近日,渣打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是一位经济大国的央行行长第一次公开表示维持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弊大于利,且维护该体系的成本还在不断上升。

  渣打所谓的报告,是指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在官方网站上连续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阐述他对重新构建国际货币体系、解决由于储蓄率差异引起的全球经济失衡,以及如何从微观层面建立约束资本的逆周期机制等的看法。

  其中,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意见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周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超主权储备货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而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呼吁,应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不过,更强烈的声音来自于更高层的领导。中央主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王岐山25日在《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对G20峰会提出更明确的期待。

  “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着力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峰会应就此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对所有金融市场及其参与机构的审慎监管,加强区域和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以避免类似危机重演。”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中国提出这么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建议,表现了中国在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方面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同时也在这场谁应当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负责的辩论中开始了有力的反击。

   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整中争夺话语权

  □外电:中国制造话题抢占主动□经济学家:中国目光远远超越G20峰会

  外电在评论中国官员的表态时,大多认为这是中国有意在制造话题,抢占主动。不过,更直接的原因是,作为国际金融体系载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中表现令新兴国家失望。让人沮丧的是,这并非第一次。

  上述两家组织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陈旧的规则和日趋复杂的全球经济面前,他们的能力日渐捉襟见肘。例如,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歧视发展中国家的重大缺陷立即暴露,其威信严重受挫。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更是全面暴露,既不能为成员国提供可行和可靠的对策,更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帮助它们抵御危机的冲击。

  此外,美国在世界银行里独揽大权,而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却仍排除在决策圈之外。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按照规定,重大事项需有85%以上的投票权决定,而美国投票权超过17%,高于规定的15%否决票,这意味着美国在重大决策上握有否决权。

  周小川在其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里表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

  马骏表示,如果按照周小川的提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基础上建立起超主权储备货币,那么,长期来看,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就能避免成为因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自身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错误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受害者。

  不过,正如美元的强势地位非一日而成,建立一种取代美元的超主权储备货币也非一日之功。因此,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中国“醉翁之意不在酒”,目光远远超越G20峰会,在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整中谋求一席之地,争夺话语权。

  ■相关报道

  中国声音获共鸣

  新兴国家抱团应付

  中国的表态得到了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赞同。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则提出,新兴经济体应该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中拥有更多投票权,发出更强声音。另外,墨西哥政府宣布,墨西哥在峰会上将与阿根廷、巴西共同努力扩大拉美地区话语权,还将建议国际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

  不过,尽管中国提出建立一个全球金融的“新世界”,但是当下的态度却更现实。最明显的例证来自中国持续购进美国国债。

  身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胡晓炼上周一称,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认为其整体信用风险较低。中国在选择其外储组合时会考虑长期性及战略性因素,不会因外汇市场短期波动调整其外汇储备政策。截至1月底,中国共持有美国国债7396亿美元。

  马骏也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超主权储备货币理念的实现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且这种思路也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演变成其他的形式。

  而最新的“形式”则包括货币互换,在一些国家人民币将取代美元作为交易的结算货币。据新华社报道,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周日签署700亿元等值人民币货币互换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自去年12月起,中国央行已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和印尼签署类似协议。

  专题撰稿

  本报驻京记者胡剑龙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