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短期救市思维埋下六大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5: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虽然上述十项措施初步稳定了市场,但是政府在危机的压力下入市,主要目标为短期救市,而引起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尚未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房地产市场未见起色。这场金融危机是根植于房地产业的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已近两年,各项楼市指标均明显下跌,待售房屋数目甚多,二手待售房屋存量仍接近最高水平,美国2008年10月份预售房销量降至17年来最低水平,美国楼市两大房价指标持续下滑。三季度的S&P/Case-Shiller房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6%,高于一季度(14%)、二季度(15.1%)的跌幅,可见美国房价仍呈现加速下跌态势;OFHEO楼价指数2008年二季度按年下跌4.8%,创下17年来最大跌幅。美国的住房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均无明显好转迹象,住房贷款的坏账比例还在增加,商业地产也问题频出。

  尽管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直接刺激住房需求,阻止房价的恶性下滑,但是这些政策只是救援房地产贷款相关的金融资产,并没有解决房地产业本身的问题。我们估计,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有10-15%的下调空间。如果此状况进一步持续下去,与房地产相关的证券类资产就会继续贬值,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将引发更为严重的信贷紧缩,这无疑又会加速房地产市场的下跌步伐,下一步的救市政策有待于打破此恶性循环链条。

  随着宏观经济加速恶化以及信贷市场持续紧缩,欧洲房市大幅调整将难以避免。从2007年底开始,英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并且跌幅逐渐扩大,目前下跌幅度已经超过10%。法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比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危机更为严重的萎缩,2008年三季度,法国新房销量同比锐减44%,10月,新房开工量同比下降20.6%。欧洲房地产市场的下降周期平均为5年,若下一步没有有力的救市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那么本次调整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延长。

  第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并未从根本上稳定下来。虽然在过去的18个月内,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做了大规模的和次债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在金融机构进一步核销时,就需要不断补充资本金,也会继续引起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的风险和相应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目前金融机构的其他资产,包括信用卡贷款和信用卡贷款抵押的债券、助学贷款和助学贷款抵押的债券、优质房贷和优质房贷抵押的债券、工商企业贷款和工商企业贷款抵押的债券等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传染,这样违约率上升,评级下降,资产价格下跌,“有毒资产”还将面临更大的核销压力,更多的金融机构面临着进一步的破产风险。目前经政府救助初步稳定下来的金融机构,包括大型金融机构也可能再次出现危机,并需要政府借助。可以预见,未来一、两年内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众多保险公司遭受严重损失,市场将继续动荡。

  第三,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活动将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脆弱的原因之一是财务杠杆比例过高。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杠杆比率,一方面,多管齐下寻求资本金注入,一方面,大量出售资产,花旗银行就曾表示要出售近一万亿美元的资产。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全部归入商业银行体系,也意味着投资银行传统的高杠杆率(约30—35倍之间)逐步向商业银行12-15倍左右的杠杆率转换。对冲机构破产和大幅度削减杠杆比例也使市场的杠杆率大大下降。我们估计,欧美金融市场将会有4.2万亿美元的资产等待“去杠杆化”出售或削减。金融“去杠杆化”过程才刚刚开始,更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过程仍将持续。短期内“去杠杆化”会进一步造成金融市场混乱,资产价格下跌,财富严重缩水;“去杠杆化”还会加剧信贷紧缩,部分企业和消费者失去金融支持,投资与消费支出将进一步缩减,导致实体经济下滑。在“去杠杆化”过程结束之前,金融市场难以恢复正常,实体经济很难稳定和复苏。

  第四,救市政策转向刺激消费,但无法阻止G3陷入L型衰退。一系列的金融救助计划使全球金融市场形势企稳,但却无法阻止危机侵蚀到实体经济,全球性的消费开始下降,投资放缓、出口下跌、失业率上升。2008年三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下滑0.5%,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个人消费开支下降3.1%,是28年来的最大降幅;10月份失业率达到6.5%,为14年来最高。欧元区经济三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这标志着欧元区经济已陷入15年来的首次衰退。日本三季度GDP折合成年率下降0.4%,连续两个季度收缩说明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开始陷入7年来的再次衰退。G3将陷入全面衰退,新兴经济体也将面临严重冲击,而经济衰退会带来进一步的金融恶化,两者叠加,会继续延长经济衰退的时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