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虚报数据的可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09:53  中国经济时报

  章林晓在浙江省的某国土资源局工作,他也认为地方虚报耕地数据现象确实存在。他告诉记者,过去一些地方存在少报耕地的目的是为了少交农业税,随着农业税取消,这种动机已经不复存在;山区的耕地可能存在少报,但目前这种可能性很小;更大的一种可能是,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一些地方为了占补平衡,故意虚报耕地,而这些“耕地”可能已经变成了建设用地。尤其是在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虚报数据可能更为严重。

  一般说来,只可能存在虚报(多报)耕地,少报的可能性极小。对于目前到底有没有18亿亩耕地,章林晓尽管表示不能肯定,但他同时指出,耕地肯定比以前少了。

  百姓忧虑“朝不保夕”

  按照茅于轼的观点,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对一种商品进行管制,对有权管制的人而言是存在巨大利益的事。有了管制就必有审批,于是就有以权谋私的机会,可以权钱交换。”茅认为,正因为此事涉及巨大的利益,所以招致了强烈的反对,甚至谩骂。

  “没有必要保护18亿亩耕地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刘维新说,一旦中国出现粮食危机,谁也救不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不是有钱就能买粮食的概念。”刘甚至认为,抛出上述观点的茅于轼缺乏政治头脑。“中国进口粮食超过30%,如果出现粮食危机就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章林晓表示,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规模可以得到控制,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理论上可行,而实际则很难说。

  2004年以来,虽然中国粮食连续5年大丰收,但在采访中,很多百姓对粮食安全仍有担忧。他们忧虑18亿亩耕地红线可能仍是“朝不保夕”,最终被突破只是早晚的事情。

  有分析人士指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将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变化影响,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前不久,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强调,当前,在耕地的用地上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将确保18亿耕地的红线不会突破。

  2008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重申,将严格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此前,国土资源部和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规范扩大内需用地,并提出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依法依规用地等10项具体要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