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回顾:过剩与短缺并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23:23  《环球财经》杂志

  即将的储蓄财富流失

  如果拥有存款的企业和家庭期望着存款利率能够把通胀率甩在背后,那么,这又将添加一个预见能力短缺的案例。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是通胀率把存款利率远远地甩在后面,从而把中国推进一个储蓄财富的流失期。

  原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过度开放的经济体,已被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之中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只要美国继续推行垃圾美元政策来掠夺各国资源/市场和企业股权并稀释美国国家债务和机构债务,那么,以美元定价的各类国际商品必然涨价,必然在中国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如果中国通过财政补贴和价格管制等方式,以维持虚假的低通胀率,那么必然引来巨额的国际套利热钱,最后造成政府财政危机或相关产业萎缩,然后造成更可怕的通货膨胀。

  原因之二,在国际需求萎缩、国内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投资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出现了。在经济危机阶段,政府收入在下降而政府支出在增加,二者反向运动所形成的缺口导致财政赤字。这部分财政缺口只能通过搬运储蓄存款来填补。

  经济危机中投资和消费变得过度谨慎,甚至国资委的官员都同普通散户一样高呼“现金为王”,而不是在反周期的运作中扩大自身的经济版图。我们不能假设政府投资的实际收益率能够达到理想的水平并覆盖资金成本,也不能假设政府负债不会通过通胀的方式隐性地解决或者缓解。

  在即将到来的储蓄财富流失期,近观从短期来看未必会像股市市值流失阶段那样剧烈,但将显现出持续时间长、流失幅度大的特点。

  在外汇财富流失、市值财富流失、储蓄财富流失所构成的三维空间里,价值形态的财富拥有者已经无处藏身和保值。如果政府机构、企业法人和投资者(包括存款人)由此而获得预见,那么,各级政府就不应该再倡导卖资源、卖股权、卖市场去换取不断贬值的美元储备以及美元债券;汇源和大宝等企业的老板们就不应该再将自己创办的公司连同上游的供货商和下游的消费者“当猪来卖”而换取现金。也许,我们的财富可以在汇率、股票、债券、通货膨胀等相互之间的正向或反向的运动中捕捉到短暂的安身之处,这需要高超的预见能力和果断的行动勇气。

  但愿2009年不再属于预见能力的短缺年度,同时,不再短缺的还应包括行动的勇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