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释疑:不先降油价为防囤油 公路收费取消待资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 14:24  南方日报

  资源价格逐渐走高是趋势

  国家在物价涨幅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降低的时机之下推出燃油税,是否会抓住当前的时机继续把水、电、煤等其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推出来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贾康表示,过去中国资源产品的价格是偏低的,我们应该开始逐渐解决资源产品价格的不完全问题,“实际上中国资源开发者所支付的成本是不完全的,这样就会使开发者更粗放地开发,实际上他们应该承受更多成本,包括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中负的一面”。

  贾康表示,从长远来看,社会上使用资源发生的这些负成本,最后应该让其内部化,具体表现是在资源产品的价位上,从这个趋势来看,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是从不完全成本走向完全成本的过程,另外,价格改革的目标是鼓励大家更珍惜地使用资源,因此,资源价格逐渐走高是一种趋势。

  不过,他认为,有关方面在改革政策出台前将周密考虑,在调整过程中不能让利益相关群体感觉冲击太大,“至少还有一个缓冲的过程”。

  史丹赞同贾康的观点。她认为,无论是它的资源稀缺性还是从环境来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肯定是往上走的。但从短期来看,电力需求这段时间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如果再提高电价,恐怕不利于需求的增长,而另一方面,五大电力行业目前全部亏损,也是因为煤价和电价没有理顺关系,“我想现在也是进一步改革电价、煤价关系的时候”。

  -链接

  国内原油开采成本

  为每桶50美元

  冯世良针对网友普遍质疑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开采成本问题,指出两大石油公司的开采成本在每桶50美元,海上开采成本大概在60美元,根据现在的国际来看,还是存在倒挂现象的。

  冯世良指出,原油的开采成本是在变化的,随着油价的上涨,采油、勘探和开发的成本是在逐年上涨。据专家分析,在前几年时,那时候成本比较低,最低就是十几美元,后来又涨到二十几美元、三十几美元,现在,据我们了解,两大公司的开采成本在每桶50美元,由于海上成本更高,海上平台支出比较多,海上成本高于50美元,大概是在60美元。

  提到有关网友质疑的两大石油公司当下并没有同国际价格接轨进而赚取巨额利润的问题,冯世良指出这种算法存在问题,而且中国并不是没有过同世界接轨。中国在2001年到200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市场化的。那时候是取三个点,鹿特丹、新加坡和纽约上个月成品油的价格做一个加权平均,再算出国内的价格。2003年以后,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太大,政府考虑到弱势群体和其他价格的稳定,如果再这样接轨可能会引起其他消费品的涨价。对于弱势群体补贴的政策那时候研究还不一定充分,所以采取了政府干预价格的方式,现在政府政策研究得比较充分,当前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改革成本相对低。

  本报记者杨小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