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海外投行人士就未来中国经济问题展开激烈“内斗”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李鹤鸣 凌慧珊 陈永华
在反思了中国证券市场过去1年后,深圳昨天迎来国内外基金和投行界的各路精英。同样受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基金公司和投行的经济学家在反思之余,更多是在展望明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意外的是,在国内人士普遍对明年下半年经济见底产生共识后,海外投行的经济学者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其中代表人物便是6年来一直出任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的陶冬与曾经的雷曼亚洲高级副总裁、如今野村国际高级经济学家的孙明春,两位学者就未来中国的GDP、CPI、利率、4万亿元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等众多领域各抒己见,其观点交锋之激烈,在海外投行看待中国问题上实属罕见。
GDP:
幻想PK黎明前黑暗
陶冬表示,明年中国和全球经济的总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007过冬”。其中第一个“0”代表美日欧经济的0增长,新兴市场尽管不是0增长,但人们感受到的是0增长。“对中国而言,今天面临的问题不是‘保8’的问题,而是面临‘保7’,甚至‘保6’的问题。”陶冬认为,过去经济有出口、消费、投资、房地产和体制结构性的改革五驾马车拉动,今天五马换一马,只靠财政开支,能够稳住经济增长就不错了。在谈到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时,他认为过去5年连续两位数的高增长似乎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但这种常态是建立在两个“超级因素”之上。首先是加入WTO后中国变成了“世界加工厂”,国内产能急剧扩张;其次,近年来城镇化房地产热的兴起,带动了50多个产业,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产业扩张。他预测,未来3年中国GDP可稳定在6%~8%,远高于其他国家,但也难以超过8%,主要是因为“地产热”和“世界加工厂”这样的超级因素消失了。3年之内中国经济起不来,3年之后能不能起来现在还很难说,只能等待新的超级因素的出现。他说,“对中国经济几个季度之后的强劲反弹,许多人仍抱有幻想,但是在这个前提下算出来的PE、PB未必准确。”
孙明春则是当前学界对中国经济走势较为乐观的学者。他认为,中国经济下滑状况最快在明年第二季度得到遏制,在刺激政策的逐步反应下,明年第四季度可望出现强劲增长,所以明年GDP“保8”应该是非常有希望的。“现在可能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或者说春天到来之前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孙明春认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都在6%~7%左右。孙明春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基于对企业原材料库存的分析。他告诉记者,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以及销售增长都比较强劲,同时通胀在上升,而通胀预期也在不断上升,导致很多企业大量增加存货。同时,国际、国内市场所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导致大家恐慌性地囤积原材料。孙明春说,“不过,奥运会后,我们突然发现所有的需求都没了,这是因为所有人都在用它的原材料存货,这样就发生了存货的转移过程。”孙明春相信,随着存货调整的结束,明年5月份左右,生产状态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最迟不晚于三季度。”
利率:
币值再升PK年底降息
针对周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史上最大单日跌幅,陶冬认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不会改变,但在中国经济放缓、国外热钱流入下降以及美元升值等因素下,短期人民币有一定的贬值余地。他同时认为,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并不受其他国家欢迎,在美国新总统上台后,它甚至有可能引发中国与美国等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提及利率调整,孙明春认为2008年底前央行指标基准利率还将下调,其幅度可能是0.54%;明年年初,利率可能继续下调0.54%。他说,这样的判断是基于目前经济下行比较快的现状,我国的通货膨胀也在缓解。而且,明年国家将发行很多国债,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发行成本。但另一方面,利率下调也会给新一轮经济通货膨胀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