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钱进退溯源 外汇新政震慑跨境异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违规行为包括三方面:部分银行存在违规办理代客收结汇业务、违反外汇贷款相关规定以及违反出口核销管理规定,使得境外投机资金假借贸易或投资渠道进入,甚至变相进入房市和股市。二是银行在开展外汇业务中存在违规行为,如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不符合政策要求、短期外债管理不到位、违规办理自身结汇业务以及挂牌汇价超规定浮动范围等。第三,一些银行报送数据质量不高,甚至未按照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申报。这些违规行为使监管部门的政策执行效力大打折扣。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在央行从紧的信贷政策下,一些银行利用海外代付融资、国际票证融资等业务为企业提供举借外债之便,而这些企业将融得的外资兑换为人民币后并未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而用于投机期货市场。

  其次,企业用借贷资金投机股市。

  第三,“招商引资”。由于现行政策对外资企业采取“两免三减半”和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加上政府部门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措施,此渠道成为境外投机资金进入的便利通道。

  地产界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前大项目必须商务部批准,但目前待批投资太多,一些审批权已经下放至省里,“到地方就好办多了”。

  应对之策

  8月6日,国务院最新分布发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一方面加大了对贸易真实性的审查力度,另一方面对资本项目管理更加细致和严格。此外对金融机构外汇收付进行了严格规范,明确了处罚办法,外管部门由此也获得了一部分准司法权力,监督管理将更加得力。

  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为完善出口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其一致性审核,7月2日,外汇局、商务部、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规定企业出口收汇(含预收货款)应先进入企业的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企业在通过待核查账户办理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时,银行应登录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在具体贸易类别相对应的可收汇额范围内进行收汇核注。

  为配合此项工作,严格管理短期外债规模,外汇局同时发布了《关于实行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对企业出口预收货款和进口延期付款实行登记管理。

  上述两项措施自7月1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运行,分别于8月4日和10月1日起正式运行和实施。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发改委、经贸委严格执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真实性的审查。并加强对已核准项目的监督检查。

  李扬认为,管理热钱的重点应置于其流出机制和流出通道方面,因此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和管理便是对付热钱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他建议,鉴于当前国内国外形势均发生了重大的不确定性变化,鉴于亚洲地区金融风险日趋增大,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步伐应当更为稳健。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称,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项目开放是早晚的事。从国外经验看,对境外资金出入的管制,短期可能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期大约为半年),但长期看效果并不理想。

  监管部门人士称,外汇管理新规将大大强化对跨境资金的监管,并对热钱起到很大震慑作用。对境外异常资金的管制措施虽然长期会打折扣,但在当前特殊时期,不失为一项有效手段,等ya 过了风险较大的这个阶段,其它中长期的措施也已经建立起来了,抵御热钱冲击的能力已经加强了。

  上述监管部门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协调好相关部门,建立起“外商企业人民币资产形态变化监测体系”,“通过此体系,外资流向可以完全在当局视线之下”。他说,该体系将涉及央行、银监会、工商、公安、税务、房地产管理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国家统计局等多个部门,目前建立此体系的数据和技术已经具备,关键的问题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新规定中加强流入资本的用途管理正体现了这一点,建立起这一监测体系也许为时不久。

  毛一文表示,国外应对热钱主要有五种办法。一是直接控制,如限制热钱流向的领域和停留的期限等。二是间接控制,通过征税或者征收无息准备金,降低热钱套利的利益动因。三是对热钱的流向进行监测,建立一个庞大的系统进行监测,把热钱看管起来。四是审慎措施和要求。要求本国的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交风险意识,不与热钱交织在一起,一起来对付热钱,消除热钱兴风作浪的土壤。五是长期性的措施。即改革一些制度性的漏洞,提高金融市场的质量,提高政府驾驭热钱的能力,搞好统计信息和法律等基础制度建设。

  他建议,中国应对热钱要长短措施结合“标本兼治”。为防止特定阶段存在的风险,可在短期内采取一些直接措施,比如严禁境外投机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要求入境资金停留时间不得低于一年等。在中期内,要尽快建立起一个全面有效的监测体系。

  但着眼长远,他认为应从根本上应通过深化改革,理顺市场机制,“把池塘的底部筑好”。如果基本的环境不改变,“所有的热钱都可能变坏”。

  同时监管部门亦应增加信息公开内容,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热钱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长久的争议,“外界很难拿到准确的数据,对一些数据的详细情况亦不了解;而相关部门从未对公众就热钱问题做出解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