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断供将波及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16:09 北京晚报

  断供!波及银行?

  和香港不同的是,在内地,负资产还衍生出另一个词汇:断供。中断月供,不再归还按揭贷款,这显然是一种更加激进而冒险的应对方式。6月25日,深圳一家银行对外界披露,泰华大厦一位贷款7成的男性业主,以供不起一套5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为由要求银行收楼,成为此次负资产风波中首个被曝光的断供个案。银行在随后的查证中发现,该业主名下总共拥有5处房产。

  批判“负资产论”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以目前房价下降的比例而言,对于自住的购房者来说,负资产并不足以促使其断供;祸根恰恰在于以投资为目的的炒房者。有人这样形容炒房者、开发商和银行的三角关系:他们曾是抬高房价的利益共同体,现在却“大难临头各自飞”。当开发商喊出“要死也是银行先死”的心声时,银行却咬牙切齿地说:“贷款人,你死定了!”

  开发商是何居心

  “中国完全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负资产家庭!”作为最早出面反对“负资产论”的学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分析说,从目前中国的住房按揭管理制度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比重在30%以上,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到目前为止,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不仅没有下跌,反之还在上涨,因此,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目前根本就没有出现负资产家庭的必要条件。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也表示,中国房价整体下跌30%的可能性极小,像深圳这样较大下跌幅度的城市目前是极个别现象,所以绝大多数房子都不会沦为负资产,大规模断供也不可能发生。他同时认为,考虑到中国人往往将房子作为重要的精神寄托,即使成为负资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断供。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逾10万负资产家庭中,真正断供的很少。

  在易宪容看来,开发商抛出“负资产论”,其目的是以此“威胁政府松动现行的货币政策。”因此开发商真实用意更应当被警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令赵锡军更为担心的是,开发商的贷款数额远大于购房者贷款,个别房地产商还存在假按揭现象,随着市场降温,一旦楼盘无法及时出售实现资金回笼,更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坏账的情况。

  专家

  个人也应允许破产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理财观念的负资产,正在前所未有地逼近我们的生活,面对可能出现或正在出现的负资产现象,我们应当如何警惕?对此易宪容认为,无论是出于投机目的还是自住需要,每一个购房者都应当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如果房价已经那么高了,你还要在这个高位买房,那么又能怪谁呢?”

  赵锡军则提醒说,面对负资产这个概念,普通购房者在予以防范的同时也应当保持理性。“对于购房者来说,核心问题并不是负资产,而是你的还款能力。”他解释说,即使所购房屋已经因为房价下跌而成为负资产,但是购房者每个月仍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收入去支付月供,就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也就不因为房屋是否为负资产而担心。

  赵锡军同时指出,以香港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手段来看,政府部门可以有一系列的举措去缓解负资产为个人和社会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并建立个人或家庭破产制度,使得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个人或家庭可以豁免债务。“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其经济健康非常重要;此时尽快出台个人破产制度已显得越来越迫切。”

  自查

  谨防四大财务“软肋”

  专家也介绍,作为个人来讲,也应该仔细审视家庭理财中的各种漏洞,谨防自己辛苦打拼的财富缩水,避免负资产的危险。以下4个方面应着重注意: 一、房产:作为普通家庭的最大一笔投资,贷款购房最有可能因为房价下跌而成为导致出现家庭负资产问题。

  二、汽车:在美国,汽车是除房产外导致负资产问题的第二大源头。约45%的美国消费者在购车时选择分期付款,由于汽车贬值速度比房产还要快,一旦车主因为各种问题而无力支付月供,将很快成为负资产。

  三、借款炒股:从理论上讲,炒股亏损的极限也不可能达到“零资产”;但是借钱炒股另当别论,毕竟在上下波动的股市中,稳赚不赔更多只是个神话。同理也适用于其他借款投资行为。

  四、信用卡消费:尤其是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信用卡透支是导致其因背负大笔债务而沦为“负翁”的最大陷阱;其应对方法非常简单,清理多余的信用卡,同时随身不要携带两张以上的信用卡,以避免过度消费。

  链接

  名词解释·负资产

  指当一项被用在抵押保证而取得贷款,但其市值低于尚未清还的本金现值的资产。这些资产,大多数都是房产或土地,但也可能是汽车或其他大宗物品。

  在房地产市场内,这种由于房产市价低于原先用来购买房产的借款(按揭)的现象,通常在房产价格普遍下跌后发生。这也表示,如果借款人无法还清购买房产所用的款项,贷款人即使把房产没收或者是转卖,都不能够填补差价。借款人最终失去房产的同时,依然负债。

  英国从1991年到1996年,香港从1997年到2003年的经济衰退期间,都曾出现大量负资产家庭。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时,负资产按揭涉及金额1650亿港元,香港银行不得不为此承担360亿港元的坏账风险。

  本报记者 周健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