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0: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2003年以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升至世界第三位。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在世界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2003年—2007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5%,比1979年—2002年年均增速快13.3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2007年达到94.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8.2%上升到57.6%,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由20.8%上升至28.6%。与此同时,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2007年为25.4%,比2002年的16.7%提高了8.7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对外投资增长较快。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利用外资)748亿美元,利用外资结构改善、水平提高,布局趋于合理。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投资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2003年到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211.6亿美元和187亿美元。

  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猛。2007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5472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48.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19亿美元,增长1.1倍。出境游发展迅速,2007年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万人次,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位居世界第四位。

  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2007年达15282亿美元。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对外经济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0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了坚实一步。

  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约1000万。面对就业高峰,2003年—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保持在4.0%—4.3%之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态势。

  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9.8%,比1979年—2002年年均增速快3.1个百分点。随着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农村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没有的连年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2003年—2007年年均增长6.8%。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3万亿元,比2002年底增加8.6万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3%,比2002年的37.7%下降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2002年的46.2%下降3.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汽车、电脑和电话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由2002年末的1.0辆提高到2007年末的6.1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由2002年末的28.1辆提高到48.5辆。

  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的实惠。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1479万人,比2002年的2820万人减少1341万人。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2003年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2007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人,比2002年增加11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0%,比2002年上升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66.0%;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科技事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成功,“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列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超级杂交水稻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

  卫生事业得到明显加强。针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国家以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为重点,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07年末,全国共建成疾病预防中心3540个,基本建成了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鼠疫、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医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开。到2007年末,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

  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91个,博物馆1634个,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教育台44座。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511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建设和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竞技体育继续得到较好发展。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获得金牌32块、银牌17块、铜牌14块,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位,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通货膨胀的风险不容忽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经济增长消耗的资源较多,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一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一阶段,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调控方针,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大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局长)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