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半年CPI继续高位盘旋的主要成因(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0:57 证券日报

  同日,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CPI大幅攀升是受雪灾因素、春节因素、国际因素、翘尾因素、PPI因素等五大因素叠加所致。

  主要推动因素三“说”

  由于本轮CPI的上涨受部分结构性原因的影响,所以关于主要的推动因素究竟为何,多家机构各执一词,市场也莫衷一是。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看法。

  第一是“成本推动说”,代表机构是中国银行、国泰君安等。中国银行的3月《人民币市场月报》指出,此次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特征。其基本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由粮食因素导致的成本上涨压力,一直在寻找机会突破。当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达到50%以上,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大豆、食用油、蔬菜水果、禽蛋等其他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后,又诱发了工资的上涨。本轮价格上涨开始时包含一定的结构性因素,但到后来,就演变成为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

  国泰君安指出,2月份的PPI 涨幅达到6.6%,购进价格达到9.7%,均创下2007 年以来的新高。PPI 的上涨幅度虽不及CPI,影响却大得多。在PPI 中,已不单是食品价格在上涨,以核心PPI 为代表的一般工业品价格的涨幅也接近5%,而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还会在未来继续传导到消费领域。

  第二是“需求扩张说”,代表机构是高盛高华、招商证券等。高盛高华3月11日发布报告:“2月份通胀的升高与雪灾有一定关系,但广义货币供应快速增长是通胀不断上升的更重要和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即使与天气有关的暂时性影响消失后,短期内 CPI 仍会居高不下。”

  招商证券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因素在国内,而剔除食品价格来说物价本身没有理由,再加上其它价格指数也在上涨,因此是国内总需求的扩张导致了整体物价的上涨,只是最早体现在食品领域而已。抑制通胀的釜底抽薪之举仍在于总需求的控制;外需的下降没有改变总需求的扩张。

  第三是“国际传导说”,代表机构中金公司等。中金公司提出:美元贬值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本轮大宗商品与农产品的通胀与美元贬值完全同步开始,过去5 年,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了35%,而同期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 价格指数上涨了100% (包含能源)和118% (不包含能源),反映全球农产品/粮食价格的标普高盛农产品指数上涨了152%。美元贬值对于新兴市场带来的通胀压力最为明显,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要发展中国家近期通胀都不断高涨,这是因为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较高(消费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其CPI 中食品的权重比较高,而且新兴市场普遍还有较大的建设投资需求,因此农产品通胀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给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显著大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在美元反弹以前,这一输入型通胀压力不会消失。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