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企业套汇三大路径起底 银行孤身犯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昆才 

  硬币自有两面。

  在本报就美元贷款猛增一事作出报道后(详见本报3月14日13版《外汇贷款猛增53% 中资行大做亏本买卖?》),近日,多位银行人士“抱怨”——企业在利用美元贷款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还能捞到一定的汇差;而商业银行因外汇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较为严重,且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只能孤身承担汇率风险。

  “我们对接触到的客户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有一部分美元贷款是留在国内换成人民币套利,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流出去了。”3月17日,一位大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说。这位大行人士所在的一级分行正位于外向型经济省份——江苏,今年1至2月份,江苏全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位居全国第二,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外汇贷款需求。

  另有一位大行国际业务专家称,“美元贷款流到境外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留在境内套利”,“流到境外”一般是指运用美元贷款进行对外付汇。

  三种套汇路径

  企业运用外汇贷款套取汇差,往往与规避汇率风险交织在一起。最为常见的便是,企业延迟购汇,用外汇贷款来替代即期的购汇,如此一来,可以在未来支付更少的本币资金。“用外汇贷款替代即期购汇,这是导致美元贷款增多的重要原因。” 前述大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说。

  这一方式又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种方式,其中抵押方式较为常见。上述大行国际业务部人士称,目前,企业获得外汇贷款(以美元贷款居多)的前提是必须拿全额的人民币存款作为抵押,这是很多银行的惯常操作模式。

  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处也获得类似的信息。

  与即期拿人民币进行购汇相比,美元贷款的好处是在未来偿还美元贷款时,企业可以使用更少的人民币资金购入相同的美元。

  “只要企业能融到资,肯定赚钱。”前述大行国际业务专家称,因为融资成本较低,美元LIBOR持续下跌,“就算是加400个基点,美元贷款的利率也比相同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低”。此类操作中,因为延迟购汇,包括用外汇贷款资金进行远期售汇等,企业均可以规避汇率风险。但相同金额的人民币资金动弹不得,这对企业的资金链也是一个考验。

  不仅如此,如果企业可以拿到信用方式的外汇贷款,便可以抵消因人民币贷款收紧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前述抵押方式不同,如果客户从银行获得信用方式的外汇贷款,用于对外支付,那么,原本用于购汇的人民币资金便可以腾出来,以此替代人民币贷款。

  如果说上述路径是一种夹杂着避险需求的正常现象,下面的套汇行为则带有“灰色”。

  上述大行国际业务部人士发现一条企业套汇的灰色路径,而“合谋者”是一些位于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的企业。业内人士称,与境内企业相比,保税区内的企业所受的外汇管制等方面的规定较为不同,如区内企业可以用外汇资金结算等;而境内企业选择保税区作为套汇中转站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保税区内结汇的成本较低。

  采用此类操作套汇的,往往是一些与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存在某种关联关系的境内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某种协议,巧立名目将外汇贷款资金转移给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由后者设法在保税区内结汇,再将结汇得来的人民币资金流回给前者,前者便能赚取不菲的汇差。

  举例而言,如果是1000万美元的外汇贷款,保税区内企业按照先行的汇率进行结汇,便可以拿到7000万人民币,这笔人民币资金再流回到境内一般企业手中。1年后,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至6,则境内企业用6000万人民币就能换回当初1000万美元的贷款本金。由此可见,中间的汇差高达14%,扣除6%至7%的资金成本,企业可获利约7%。

  除上述这一灰色路径外,另有媒体报道称,某些企业在获得外汇贷款后,故意违约不用外币还贷,而是将原本用作担保的人民币资金偿还给银行。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违约的企业所需偿还的本币金额就少了很多。而企业衡量是否违约的标尺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差与贷款违约损失的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不良”的念头就会产生。

  当然,试图通过信用违约来赚取汇差的企业,首先要能通过银行的贷前调查,而这并非易事。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