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部制改革预留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5:20 华夏时报

  “小发改委”还需轻装上阵

  本报记者 于 涛 实习记者 孙 雨 北京报道

  新时期以来的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终于拉开了帷幕。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过撤并,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谈及本次改革,参加全国两会大多数代表的观点与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基本一致,改革既实事求是,又预留了很大一部分空间。

  聚焦本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发改委转型。改革方案称,国家发改委会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方案说要进一步减少发改委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要继续缩小其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

  这一变革,成为了与会代表们讨论的焦点,大家普遍赞同发改委的职能转变,认为剥离出微观的部分,只保留宏观的内容,顺应了历史潮流。

  发改委瘦身

  “这次改革,对发改委的冲击最大。”在发改委干过2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深切地说道,“过去15年,发改委每5年就要进行一次改革。从计划委员会到计划发展委员会,再到改革发展委员会,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优化。”

  她回忆,由于过去的改革,一些行业部门都撤销了,但是这些职责都归到了发改委。机械部、纺织部、轻工部撤销了,归到了发改委,经贸委也归到了发改委。就拿刚过去的雪灾为例,指挥全国资源的调拨,按道理发改委不该做这些事情,但是没有办法,把经贸委撤了,国家运行局的职能只能由发改委来做。

  马指出,发改委这么多司局,有些确实应该撤。国家在经济运行中存在大大小小的情况,发改委确实管不过来,现在把微观的部分剥离出去,是非常好的。

  “对发改委提出的要求,减少对微观的项目审批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发改委站得高看得远的作用,以及掌握全盘的职责。”上海铁路局局长吴强对此表示非常赞同。

  他指出,现在包括铁路在内,只要有投资,投资达到一定数额的,就要经过发改委一个一个去批。总的来说,有利更有弊。利在于,在国家宏观层面投资额和投资份额总控制上有利。不利的是,发改委不可能对每个项目的必要性、重要性、合理性等进行研究,这不是发改委的强项,也不是发改委的作用。

  而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伟兰看来,发改委在本次改革中的变动,体现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特点。把有战略职能的部门都合并进来了,把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的转移出去了,使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合理,更科学,能力也会随着功能的变化不断增加,这种政府部门的职能转移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交叉问题要放权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代表们集中反映,由于职能的转变,还避免不了部门之间的交叉管理,而矛头焦点也指向了原先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如何理顺“瘦身”后的发改委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成为代表们关心的另一话题。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