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须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4:33 金融时报

  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由于中国央行主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致,也不是因为银行积极的扩大资产规模而放贷所产生的恶果,根本原因是在较为刚性的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膨胀所导致的日趋严重的外汇占款问题。目前的流动性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从石油开始、黄金,到房地产和全球的股市等等都在上涨。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既是全球经济长期失衡的表现,又是国内储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表现。事实上,中国经济已开始出现了结构变化的迹象,在企业业绩提升的过程中,居高不下的固定投资的比例开始向下调整,社会消费能力开始出现回升。

  全国人大代表、人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说,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大额顺差的持续存在,不但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结构调整进程。

  流动性过剩会直接导致过度竞争,特别是恶性竞争,同时也必然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流动性过剩还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涨,大量资金会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商业银行的贷款恐怕又要产生很多坏账,更加剧了其生存压力。

  政府要充分有效利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环境,一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拓宽优质企业和有成长潜力企业的融资途径,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或增资扩股,降低其融资成本。二是政府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利用当前流动性宽裕的“优势”,及时用于或扶持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等社会公共品的投资环节中,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三是要有效地支撑民间创业和风险投资的活动,分担企业家和资本家的投资风险,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

  调整稳妥有序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缓解流动性过剩成为宏观调控必须面对和要解决问题,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坚持国际收支的有序调整。要以结构性宏观政策作为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不平衡的集中表现。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转变。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汇率等价格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缓解贸易顺差的矛盾不能单纯控制出口增长的速度,关于加快改变出口的方式,要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利用当前的时机,要扩大重要物资的进口和国家储备。有序扩大资本流出为特点,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需要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有序拓宽对外金融投资的渠道,注重投资者风险教育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要逐步扩大国内资本市场开放。

  对于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全国人大代表、工行安徽省分行行长赵鹏认为,应以新兴市场为主。他说,投资新兴市场更符合国家利益。金融机构投资新兴市场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大多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而恰恰在这些新兴市场,缺乏来自中国金融机构的支持。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已经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平稳持续发展。国际收支平衡、调整应该坚持稳妥有序,渐进平衡,在保持稳定性的时候,相关政策调整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