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于汝民:天津港升级三要素(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02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汝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是我们的既定目标,这个毫无疑问。但世界一流大港到底包括哪些含义呢?不久前,我们请专家来帮助论证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世界一流大港一般包括三个因素——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

  《21世纪》: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三个因素对于天津港而言,意味着什么?

  于汝民:规模化包括对港口的吞吐量和通航能力的要求,这是建设国际大港的基础。黄兴国市长给我们定的目标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00万标准箱。这个虽然有些难度,但我相信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其辐射带动作用会不断加强,我们不担心天津港腹地的问题。

  通航能力方面,我们现在拥有25万吨级航道,在涨潮时30万吨级的轮船也可以进港。从理论上讲,现在凡是能够进渤海湾的船都可以进天津港。但是,如果真正要做到随时进出,我们的航道还必须要加深,要从现在的-17.5米加深到-20.5米。一个世界一流大港在规模上就要高水平。

  再一个是现代化,我考察过世界上其他的先进港口,可以这么说,我们港目前的装备水平、自动化水平是处在世界先进行列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素质制约了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与发达国家港口有比较大的差距。

  实现天津港的国际化有几个方面的涵义。首先要成为世界上大的船舶公司、码头运营商投资的首选地,最近几年,我们所有经营性的码头项目很多是中外合资的,今后还要继续放开。另外,国际化还要求我们要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来经营港口,在港口运营模式上,我们不再强调自己过去的那一套东西,而是要和国际接轨。在人才架构上,我们现在的合资项目总经理都是外方派出的,我们希望建立一套国际化的人才体系。

  港口也要产业升级

  《21世纪》:天津市依河靠海,因港而立,港口一直被视作是“全市的核心战略资源”,而城港互动也被视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您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于汝民:我的体会是港口城市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作用——物流集散,产业聚集,产业扩散,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21世纪》:物流集散功能是港口的“本业”,这个好理解,可是您认为港口要同时承担产业的聚集与扩散功能,这两者间是不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于汝民:我先说产业聚集。你在港口进行原料加工,可以使物流成本降低,同时能与海外市场联系起来,实现货物的大进大出。因此,在市场作用之下,港口很容易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

  而港口的产业扩散作用,与前面所说的并不矛盾,产业聚集之后必然要扩散。以汽车业为例,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港口)这里形成组装工厂,而同时它的很多零部件的生产必然要向低成本的地方扩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或港口城市,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所在地,它实际是一个资源配置的枢纽。

  《21世纪》:那港口推动产业升级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

  于汝民:港口一开始是第二产业,但发展到后来,商贸、金融、保险、创意产业都会相应发展起来。比如,港口有物流,就必然有资金流,金融需求就出来了,金融业自然就会相应得到发展。所以港口下一步发展,实质就是为港口城市发展进一步发挥作用。

  《21世纪》:天津港自身是不是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

  于汝民:是的,对我们来讲,同样面临一个产业不断升级的问题。我们在实现了3亿吨吞吐量之后怎么办?是继续做大吞吐量?这可能只是一方面,但不能局限于此。

  因此,我们去年提出了由过去的四大货类向四大产业转变。我们以前的四大货类包括集装箱、石油、矿石和煤炭,单纯作为一个港口企业搞这些是没错的。但是作为一个对天津市经济发挥起重大影响的企业集团来讲,仅靠传统的四大货类远远不够。

  我们新提出的四大产业,包括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以及综合服务业,这些产业,尤其是后三个,将成为我们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比如,综合服务业包括为船舶服务,加油加水;为船员服务,包括短线旅游等等。比如说船在我们这里停两天,就可以安排船员到北京玩两天,一年几十万的船员接待量,也是个大产业。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