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现阶段组织形式调整是改革发展的需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1: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露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意义重大。”3月11日下午三点三十分,随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人民大会堂的这一句话音落地,此次两会的重头戏——《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终于“尘埃落地”。

  作为引领行政体制改革的第六次机构改革,改革方案还未面世,便已引起舆论极大关注。

  然而,“积极、稳妥的推进是机构改革需要坚持的方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第一时间如此为本报解读,“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现阶段我们的组织形式是为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或许,我们本不该给此次改革背负太深重的担子,未来,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最大体制创新: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部

  《21世纪》:您对此次《方案》总体上有何评价?似乎方案涉及到的部门调整没有此前传言的多,是改革上有点保守吗,还是在遵循渐进的原则?

  郑新立:总的来说,坚持了积极、稳妥的方针,并且全面贯彻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建立大部门体制。

  我认为,在体制上最突出、最重大的创新是设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顺应了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符合实际,还很有创意。工业化、信息化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今后十几到二十年的主题,由这一个部门单独考虑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产业政策、工业布局、工业产品结构的提升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等等。

  我们还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有很多行业管理、发展战略的问题需要实施,但是在上一次机构改革中,撤了主管工业的经贸委,工业管理成了空白地带,不适应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了十七大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而把信息产业部和工业合起来,有利于两者的融合。怎么融合?两者在时序上没有先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得有信息含量,否则就没有价值。用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依托工业化。

  现有能源局设置更有利于能源产业发展

  《21世纪》:对于此前呼声最响的“大能源”,《方案》把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定为“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并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您如何看待这种安排?办公室和能源局该如何各自定位?

  郑新立:我倒认为这样的设置对能源产业可能是一种加强,单独设立能源部反而没有这样更有利于能源产业的发展。因为发改委是负责整体发展规划的综合管理部门,特别是国有投资方面,而把能源局设在发改委下,有利于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特别有利于能源发展的投资保证,可以超前规划建设。效率更高。而且还可以综合考虑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石油等。

  至于国务院能源委员会,是一个高层的协调机构,议事机构,不是实体机构。委员会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参与,定期、不定期地对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做出决策,然后由能源局来实施。这将使得我们能在国务院层次上协调解决能源发展中的大问题,也提高了效率。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