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东发展遭遇三大尴尬(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0:58 中国经济时报

  另外,山东对“再造”一个资源大省的需求迫切。作为火电大省的山东,火力发电占装机总容量的98%以上,电煤消耗比重高达79.7%,高于全国约10个百分点,煤炭供应、铁路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压力都非常大。而目前山东省煤炭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仅为40多亿吨,按照现在的开采规模只可采30年左右,2007年山东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达56%,预计到2012年煤炭消费量将达3.56亿吨,省外净调入量将超过2亿吨。所幸的是山东在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风电、水电都已经小有规模,核电也在积极的探索中。

  据费云良介绍,山东是全国最早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省份之一,海洋核电项目早在1980年代就已起步,荣城核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乳山核电站项目已于2003年列入国家11个核电厂优先备选厂址之一。若这些核电项目开工投产,将会是山东能源结构的一次大革命,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区域发展中“边缘化”的尴尬

  虽然山东这几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可是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仍然缺乏“归属感”。山东南有长三角,北有京津冀,往东北有根基深厚的老工业基地,往西的大开发也进行得轰轰烈烈,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发展赋予了相关的财政政策支持,成效显著。那么,山东究竟在哪个圈里?费云良对此表示,山东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GDP的第二把交椅自然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可是“民不富”的现实让山东在背靠中国这个威严的“大家”的同时,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小家”来相互扶持前进。费云良表示,山东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还没有明确山东在整个发展区域中的定位。费云良建议国家统筹考虑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发展,特别是要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产业优势,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先后列入国家的“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07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约占山东省的五分之一,黄河来水量已超过200亿立方米/年,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港口、交通和防潮堤等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制约开发建设的瓶颈因素正在逐步打破,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基本成熟。费云良希望将天津滨海新区的扶持政策延伸到黄河三角洲,使整个山东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更好地接受天津滨海新区的辐射,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让山东在东部沿海这个“富人俱乐部”里“富”得底气十足,是每一个山东人的梦想。山东一直在努力。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