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本轮物价上涨(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4:04 金融时报
从中长期看,我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这几年形成的巨大生产能力会给以后带来巨大的供给,特别是工业制造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但不会明显改变,而且会由于结构改善、节能降耗以及人力资本贡献增加和技术进步加快使得生产率提高,产生更多的有效供给,这都有利于总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不会出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样的由于工业产品全面短缺引起的高通货膨胀。 在此次“两会”上,有代表、委员也表示,CPI涨幅在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的推动下逐月攀升,通胀风险日益加剧,但由于价格上涨的结构性、补偿性、成本推动性、国际联动性等特点,以及市场承受价格冲击能力的提高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近期难以爆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由于食品类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将在高位持续,工资形成机制改革使劳动力成本加速提升,未来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而市场改革和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也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结构性的、温和的、可接受的价格上涨。 防通胀仍是重中之重 通货膨胀是当前影响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目前,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改观,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客观存在,居民和企业通胀预期走高,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难确定,这些对控制物价都十分不利。因此,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对民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是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考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物价指数的调控目标确定为4.8%左右,并专门提出9条应对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措施最多的一部分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4.8%左右的物价涨幅目标创近年来新高并不可怕。当前,关键在于防止物价形势出现较为严重的转变,呈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这是物价调控的主要任务。 河北省省长郭庚茂代表认为,要稳定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避免把改革型调整的涨价和供应型涨价碰在一起,以此来稳定整个物价。 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姜仕提出,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大米、猪肉、食用油等政府应尽最大努力保证供给,对于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产品如汽油、柴油、天然气、矿泉水等重要物资,有关部门也要尽全力保障供给,只有供应物资充分了,物价才能稳定。 有代表、委员认为,随着我国资源品价格体系调整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品供应紧张状况还将进一步得到缓解;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也将吸收消化部分生产成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更加有效的税收政策将大力完善房地产市场、稳定商品房价格。此外,消费市场充分竞争以及居民理性消费程度的提高也会对物价快速上升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在粮价、房地产投资、资源品价格等领域相关调控政策及时到位,2008年物价水平能得到有效控制。 背景资料 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九项措施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量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此,《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了如下九项主要措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