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何看待本轮物价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4:04 金融时报

  当前,稳定物价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头等大事,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由于上涨产品大部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低收入群众生活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市长王兆力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当前物价问题表示自己的担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的物价从2003年起连续4年保持基本稳定,但2007年以来持续攀升,打破了2003年至2006年保持的年均上涨2.1%的“高增长、低通胀”良好态势。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去年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随后逐月走高,在雪灾的夹击下,今年1月更是创下了7.1%的新高,通胀压力明显加大。与此同时,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下降后再度抬头,同比增长18.94%,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

  物价上涨的背后

  在“两会”提案、议案中,有观点认为,此轮物价上涨突出表现为食品价格的带动性上涨,在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暴露出的却是四大矛盾:一是生产不足导致的供求矛盾。去年到今年,疫情的发生以及生产效益下降,导致畜牧业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生产虽有恢复但恢复较慢,全国性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短缺必然引发相应涉农消费品价格上涨。二是成本矛盾。此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本推动影响明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农资价格直接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另一个是人工费用增加带来的服务成本上涨,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工价明显上涨,人工费及工资标准的提高通过传导体现为相关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矛盾不仅带来农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也在非食品类商品及服务中引发价格上涨。三是工农产品价格差异的滞后矛盾。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事关民生大事,多年来农产品价格变动较小,上涨幅度明显滞后于工业产品,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的矛盾。虽然国内粮食连续几年丰收,但国际粮食供需紧张,国内能源、资源产品消费对国际依赖度加大,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必然对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内粮食、豆类、油脂、成品油等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市场同类价格的变化关联度相当明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并且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降息周期,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致使国际市场上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

  通胀压力有多大

  很显然,我们的物价走到了上涨区间。那么,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有多大?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计,物价上半年仍降不下来,下半年或将出现一定回落。有观点认为,从供给方面看,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对食品生产增长的刺激作用增强,加上粮食连续4年丰收,预计今年食品供求关系将由部分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会减弱因生产成本提高对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食品价格涨幅可望逐步回落。总的来看,供求总量关系一直向基本平衡甚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并未发生逆转或恶化,稳定物价总水平的供给基础比较扎实。这对于稳定社会上的物价看涨预期,也非常有利。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