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下一步:防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1:45 金融时报

  2007年,面对快速增长的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落。那么,如何评价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连锁反应,我国南方地区又遭受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后,下一步宏观调控将会怎么走?从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提交的议案、提案中,我们已经感觉到,这些都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调控成果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调控手段和工具越来越丰富,调控的理念和技术日趋成熟,调控的科学性越来越强。合理选择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模式,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搭配,对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下半年,为控制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趋势,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展开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同样,打好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拳也成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鲜明特征。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包括财政税收、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货币投放过快,着力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有效限制了一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上马。连续4次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政策,扩大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范围;对部分钢材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通过“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放慢信贷投放速度,强化自我约束,收到良好效果,缓解了流动性过剩的矛盾。财政部也发行15000亿元特别国债,配合收缩流动性过剩。

  应当说,在2003年至今的本轮宏观调控中,我国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维持了GDP年均超过10%的稳定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这一增长势头,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成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农业喜获丰收,夏粮连续4年增产;企业利润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进一步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财富积累开始加快。金融调控机制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问题仍须关注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还没有完全解决。宏观经济整体上仍处在需要加强调控的区间。2007年GDP全年增幅11.4%,创近10年的新高,尽管第四季度有所回落,也仍在11%以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增幅也比较高。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下降后再度抬头,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高2.20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也创出近期单月新增贷款之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近25%。宏观经济依然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此外,受灾后重建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在几个月内有所增快。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国民经济依然面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事实上,尽管美国不断降息,欧洲也处在降息的边缘,但中国经济依然要面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种种考验。因此,中国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宏观调控处在关键时期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明确地向社会释放了未来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风险加大的警示信号和总量政策导向,有利于引导和调节各类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有利于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也有利于深化各方面对结构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防止通胀仍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央行也会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努力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手段。继续增大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引导结构调整和抑制价格上涨中的作用,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合理运用利率杠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引导。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提示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政策管理和风险防范,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深化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同样,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是将短期的反周期调节与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相结合,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促进结构优化相结合,实施宏观调控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是在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的基础上,做到“有保有控”,一方面要控制过热行业的发展,财政资金从“越位”领域退出;另一方面,要支持能源、交通等瓶颈部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财政资金转向公共财政“缺位”领域。实行平衡性财政政策组合,努力实现预算平衡,优化支出结构,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当前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就必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既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加稳定的增长局面。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2008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相关报道:

    防通胀需各方形成合力

    易纲:防通胀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宏调部门共识:2008年首防通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