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徽小井庄草根金融生死劫(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3:56 经济观察报

  而小井庄则不同,所需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收购、运输工具购买或办厂等,资金需求额度较大,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贷款户可以贷款2万,“做大生意的规矩村民”则可以两次贷款,共4万元。据了解,最小的一笔贷款是1.3万元,在村民看来,数额小的话“没有多大用处”。

  实际上,正是这一不同造成了后来的危机。

  2005年12月,小井庄金融合作互助组织正式运营。以3000元为一股,第一批共有23户村民参加,集资7.2万元(其中一户出了双股),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则配股15万元,资金总额22.2万元。

  按照各户主议定章程,民主选举了由主任、会计各一名,监督员三名组成的五人管理小组。高中毕业、办过大米加工厂的李祖全是村里的 “能人”,在这次选举中,他被村民委以重任,当选为合作社主任。

  没有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抱着怀疑的目光,观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然而合作社贷款的低利息和方便性还是让他们中的不少人“动了心”。

  在合作社内,所有贷款只需要五位管理人员一致同意,立刻就能拿到借款,7厘2的利息远比信用社的要低,最值得称道的是方便。“向信用社贷款很难,即使请客送礼,也不一定就能贷到。”一位村民抱怨说。

  2006年,合作社在小井庄扎根,并深得人心,随后,又有十余位村民入股合作社,一度,合作社资金规模接近40万元。2006年底,村民每股分红145元,在这个时候,包括村民和试验组织者在内,谁也没有对 “小井庄试验”的未来产生过怀疑。

  尴尬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何开荫介绍说,小井庄的合作社有别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它完全采取封闭运行,所有筹集的资金只向社员发放,不向外发放,不作其他用途。而后者则是开放的,更像现在的村镇银行。

  不吸收存款,这是小井庄社区金融合作社的底线,也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大区别。

  然而,合作社的“红火”,让何开荫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突破这个底线,把合作社升格成一个农民自己的乡村银行呢?为此,他写了一份“关于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民自己办乡村银行的建议”,并上报安徽省政府。

  2007年1月22日,是何开荫提交建议两周后,银监会出台了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的文件,同时还颁布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的三个暂行规定。在后来的农民资金互助社试点中,小井庄未被提及。

  更为尴尬的是,包括小井庄在内的许多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均被置于“非法生存”的境地。因为按照规定,农民资金互助社“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有符合任职资格的理事、经理和具备从业条件的工作人员”。张德元感慨,有几个农民具备金融业的从业资格?

  “小井庄试验”终究没有升格,但是其经验却得到了推广。

  张德元教授介绍说,安徽省的扶贫基金最初是分到贫困县各个村镇的,后来省里转变思路,开始在金寨、霍山、太和三个县试点,将原本分给各村的扶贫基金集中起来,在每个村创建一个基金会,具体操作正是仿效小井庄模式。据了解,这一做法已经在全省29个贫困县中推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