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外贸在结构调整中加速发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18:32 国际商报

  繁华背后隐痛犹存飞奔的速度带来了快感,却无法消除固疾,也难以避免超常运转的不适反应。

  一方面,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分别占据中国外贸、特别是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以上,这是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突出特点。尽管在短期内推动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后果是导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获的利润非常微薄。光鲜数字的背后,实际的利润却流入西方品牌厂商、销售商手中。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愈发直接地暴露在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中。2005年的纺织品特保事件、2006年欧盟鞋反倾销事件、2007年“双反调查”的猛增以及欧美等国对我钢铁产品的集体发难,一系列牵动出口企业神经的大案要案,使中国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合理控制”的含义和意图,挥洒“血泪”向“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时代告别。

  为了缓解外部压力,更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2006年,中国提出要积极扩大进口;2007年,中国外贸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减顺差”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之上。一系列加征关税、降低退税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等宏观政策的密集调整,加大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调整力度,推动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些政策在减速出口的同时,加快了企业提高技术附加值、制造升级、产品差异化和品牌战略的步伐。

  结构调整避免波动宏观调控效果渐显。2007下半年以来,我国总体出口增速开始趋缓,从8月份起由过去的25%一路连续放缓至22%左右。尽管贸易顺差的绝对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持续降温。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也在提速。

  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同步袭来,似乎将所有不利出口的因素同时放大:能源资源与运输价格上升、资金供应偏紧、劳动成本增加、出口政策调整的后续影响、美国消费疲软、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等,让外贸企业感到“山雨欲来”。市场发出预警,如这些因素叠加聚合袭来,将极大增加中国外贸和企业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已经面临生存压力。

  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今年1月17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紧急部署:“当前商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增加,今年可能是近年来矛盾最集中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叠加聚合,防止在国际上成为矛盾焦点。”对此,2008年我国外贸工作的重点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更加重视扩大进口。”

  这个会议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今年中国外贸调控思路将更强调“调整进出口结构”。

  很多贸易专家也建议:在外部环境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政策稳定性。鉴于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增幅会放缓,政策调整应以温和微调为主,并需参考今年上半年实际发展形势,更多倚重自身结构的调整。

  本报记者 裴玥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